长宁首发入境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七大举措破解外卡支付、多语种服务难题

入境游旅客来长宁看什么?可以是愚园路的百年风貌、武夷路科技与文化交织的静雅、上生·新所孙科别墅的人文艺术展,也可以聆听一场超媒体钢琴音乐、观看数字3D技术设计的光影大秀……

9月26日晚,2025年“最虹桥”嘉年华盛典之夜活动在A.F.A上海融侨中心ROJO艺文空间举行。以本届嘉年华为契机,长宁区启动“特色入境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当晚正式发布《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Shanghai Pass”都市旅游卡(长宁卡)、包含4大主题的Citywalk线路及长宁专属“吃住行游购娱”点位地图。

作为长宁区一年一度的文旅盛事,“最虹桥”嘉年华去年完成品牌焕新升级,今年以“最虹桥 Xin遇见”为主题,9月至10月,在覆盖全区的文化场馆、公园绿地、商业载体、特色街区等活力空间,举办1场盛典、15个重点项目以及143项系列活动,让近悦远来的市民游客人人都能参与这场“市民大众的节日”。

首发“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指南”

全新发布的《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以下简称《规约》),围绕愚园路历史风貌街区(延伸至苏州河沿线)、静雅武夷街区、新华历史风貌街区(含上生·新所番禺路街区)倡导形成建设规约,将区域内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和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成为“标识清晰、服务便捷、体验优质”的入境游示范街区。

《规约》围绕“推广多语种标识”“加强通讯网络覆盖”“丰富支付与兑换平台”“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多语种服务水平”“支持人员多元培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七大板块展开。

记者注意到,在入境游旅客此前高频提及的推广增设多语种标识方面,长宁此次发布的《规约》对公共标识规范进行了明确,街区道路指示牌、停车场引导牌、地铁、出租车等候牌、公共厕所等建议采用国际通用图形符号或多语种形式,重点区域可增设3D立体导览图。标识内容覆盖主要游览线路、旅游咨询点、离境退税点、货币兑换点等关键信息,确保辨识度。

支付也是入境游旅客关心的重点。《规约》对多元支付终端进行了明确,鼓励街区内餐饮、零售等商户配备支持Visa、MasterCard、JCB、AE等外卡的POS机,提升境外支付的便捷性。离境退税方面,长宁区将进一步增加市内免税店数量,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长宁“入境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提升长宁区的游客吸引力、消费转化力与平台传播力,打造融合传统上海风情与现代都市活力的“百年街巷、烟火长宁”文旅IP,推动建设“未来想来、来者心动、走后回味、主客共享”的入境旅游第一站。

为此,长宁区策划打造了四条特色入境游文旅线路,包括“找寻新华幸福密码”“感知武夷魅力之旅”“追寻愚园历史足迹”以及“体验新华时尚之旅”,游客可根据线路地图按图索骥打卡风貌区地标建筑、历史遗迹、文化设施以及创新发展区域。

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潘奕华介绍,选取上述4条线路主要有4个维度的考量:街区文化内核的独特性,深度呈现海派风情与国际融合的特性;业态的丰富性,实现文旅商体展多元联动;服务的国际化水平,确保环境友好;各打卡点与慢行系统的交通便利性,确保游客畅行无忧。

“邬达克”“敦煌”主题展连番登场

“最虹桥”嘉年华期间,长宁区还将举办“城市邂逅邬达克”建筑展、“何以敦煌”艺术展、“沪语风华”城市漫游、上海街头艺术节等重磅文化活动。

其中,“城市邂逅邬达克”展将于10月26日至11月23日在孙科别墅举办。展览通过“序曲”“奏鸣”“赋格”“续章”等四个章节,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与多媒体互动等形式,为观众锚定“长宁视角”中的邬达克,呈现其个人居所设计与“哥伦比亚生活圈”的社区规划理念,展现邬达克对“宜居”的系统化思考。同时,围绕孙科别墅所在的新华路历史风貌街区,通过当代新华居民的群像故事连接历史与未来。

“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展将于10月中下旬在艺丰中心举行。恰逢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成立30周年之际,此次展览旨在发挥上海“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桥头堡、中国都市旅游首选城市”的独特优势,通过举办敦煌文化主题公益展吸引更多人参与保护和弘扬敦煌文化。

举办多届的“虹桥草地音乐节”今年又有新玩法。10月25日至26日,在新虹桥中心花园,以电影《芭比》为主题的交响视听音乐会将联动影片经典画面与现场乐团,带领观众重温电影魅力。现场还将邀请克罗地亚大提琴家安娜演绎跨界融合的古典与电子乐表演,同步举办芭比主题市集,打造集美食、服装、手作、文创于一体的欢乐嘉年华。

通过跨部门资源整合与业态协同,今年“最虹桥”嘉年华实现全域联动,各类文化活动深入城市毛细血管。覆盖全区的143场特色活动包含“古韵新潮”“烟火微游”“商圈嗨购”“街区赏玩”“数智文旅”“住宿优享”等六大主题,从核心商圈到街头巷尾皆能“转角遇见艺术大赏”。

音乐家与AI共创新型文旅场景

9月26日晚举行的“最虹桥 XIN遇见”盛典之夜,一场主题为“遇见之美”的超媒体钢琴音乐会呈现了由人类音乐家与AI共创的上海首场“超媒体音乐会”。

音乐会创作者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秦毅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音乐会多个演出节目均采用AI首创、人类二次创作的形式。以专门以长宁城区特色打造的原创超媒体钢琴节目《Xin遇见》为例,该作品为音乐家与AI共创,在听觉部分包含诸多AI生成的鼓点和声音声部。

艺术家储望华演绎的《茉莉花幻想曲》,背景画面中的视觉影像由视觉艺术家、奥运会视觉导演达彦创作。他将自己拍摄的上千张长宁城区大街小巷的照片放入AI大模型中,生成数十个微视频,通过后期剪辑叠加音乐交互,最终生成了描绘长宁城区面貌的特殊短片。

秦毅创作的钢琴与虚拟编钟作品《远古的意识》运用数字技术,将编钟的泛音用数字化方式重新架构再反馈到钢琴上,让真实的钢琴声与虚拟的编钟声融合成全新的乐曲。“AI技术在这里对不同时代的乐器进行了数字化转译。”

音乐家如何看待生成式AI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秦毅给出了肯定回答:“音乐创作者应该拥抱数字技术,用好新技术能让音乐创作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此次超媒体钢琴音乐会的创作团队中,就包含了作曲家、声音工程师、新媒体总监等跨学科岗位,交叉融合而成全新的音乐演绎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最虹桥”嘉年华通过各类虚实共生的数字文旅资源,构建了多个科技与人文双驱动的新型文旅场景。

9月26日晚同步启幕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长宁分会场,借助数字3D设计在全区范围内构筑了“一核两轴三圈”的光影空间布局;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以“机·智”为主题,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广阔平台;源自偶像文化的NCT ZONE国内首次快闪,打通了虚拟偶像与现实玩家的边界……长宁区还将举办11场次的“数智文旅”活动‌,例如,在高木直子绘本展实景还原其标志性的治愈系场景,通过AI交互装置为视障群体呈现光影诗画。

原标题:《长宁首发入境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七大举措破解外卡支付、多语种服务难题》

栏目主编:唐烨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舒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旅游   长宁   规约   街区   语种   举措   难题   长宁区   敦煌   嘉年华   文化   上海   钢琴   音乐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