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脸”也会卡壳?康辉当年差点被一句“石家庄味儿”打回原形。
1971年生人,高考分数够上清北,家里想让他穿白大褂,他偏去广院“练嘴皮子”。开学第一堂课,老师一句“同学,你们那儿的叫‘石头’还是‘十头’?”全班哄笑,他耳根子红到脖根。为了把“十”和“石”分得清,他每晚含着筷子练翘舌,宿舍熄灯了就蹲水房,听回声找共鸣,硬是把自己从“庄里人”磨成了“一级甲”。毕业成绩单上,专业第一,附赠一口“央视普通话”。

2006年,他试镜《新闻联播》,导播一句“再等等”,这一等就是13年。期间《新闻30分》《世界周刊》轮着上,观众只记得“那个戴眼镜的”,没人知道他是替补席上的“老新人”。为了不掉链子,他把《新闻联播》历年口播稿打成册,红笔标停连,蓝笔画重音,夹在自行车后座,上下班等红灯都在默背。2007年12月8日,白班编辑临时拉肚子,他顶岗上场,19:00:28,一句“各位观众,晚上好”终于从旁听席落进主直播间。那天回家,他把西装挂好,对着空荡的客厅鞠了一躬,像给过去的自己补了个“报到”。

2019年“令人喷饭”出圈,网友以为他放飞自我,其实台里审稿流程一点没省:先写“荒唐”俩字,再查《现代汉语词典》确认“喷饭”属成语,最后送审到副台长,一层层盖章,才让他一乐。看似“怼人”,不过是把新闻腔翻译成老百姓能听懂的“人话”。后来上《你好生活》,小尼让他蹦极,他腿抖成筛子还是跳了,下来第一句话:“这比直播容错率还低。”弹幕笑疯——原来“国脸”也怕高。

现在他官拜播音部主任,兜里却常备润喉糖,见年轻主播犯嘀咕,就递一颗:“先让嗓子暖了,再让心稳了。”台里新招的98后小姑娘,第一次出镜把“电白县”读成“电白xian”,当场哭花妆。他没骂,只丢给她一张A4纸,上面是自己当年把“踽踽独行”读成“禹禹独行”的黑历史,末尾一行手写字:“谁还没嘴瓢过?别把一次当一生。”

54岁,两鬓见白,录完《大国外交》特辑,他独自骑车回老台宿舍,路过以前的水房,灯还亮着。他跟门卫大爷借火点了一根烟,不抽,就看烟雾往上飘,像当年水房的热气。有人问他啥时候退休,他笑:“等我把‘儿化音’说到不卷舌那天吧。”一句话,把30年的倔强、13年的等待、无数次含筷子、背稿、跳蹦极,全揉进夜色里。

哪有什么天降“国脸”,不过是一个石家庄少年,把一口乡音磨成刀,把一次次“再等等”磨成光,再把光揉进每天19点的30分钟,陪14亿人吃完晚饭。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