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强势、喜欢吼老公的女人,养出的孩子都有共性​

有次和几位妈妈组织了一次家庭聚会,结果,浩浩妈又当着众人的面儿吼老公,让大家都感觉很尴尬。起因是,我们想要去的那家餐厅,已经没位置了,只能换另一家不太合适的。

浩浩妈怒吼:“让你提前订你非说不着急,现在没位置了,你还能干成什么事?”

老公低着头不说话,浩浩拽着爸爸的衣角,躲在身后也不敢吱声。聚会结束后,有人悄悄说,每次看到她吼老公,都觉得孩子好可怜。

是啊,我看到浩浩妈发脾气,都不自觉地低下了头,不知道说啥好,更何况孩子呢?

爱吼的妈妈在吼什么?

朋友芊芊说,今年的体检一直不敢去做,生怕乳腺结节又大了。我问她咋回事?她说,这两年过得太糟糕,和老公的关系差,亲子关系也一团糟。

芊芊老公我见过,不爱说话的一个人,还总笑眯眯的,看起来人不错啊!芊芊说,那只是你们看到的,家里的事儿,他什么都不管。

下班后,袜子就脱在门口,鞋子一扔,人就倒在沙发上刷手机了,怎么喊也不动。

有次要出差了,才发现身份证过期了,还埋怨芊芊不提醒他,早点办一张。

芊芊说,我也要上班,还得带俩孩子,做家务,我是三头六臂吗?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要找我?

孩子学习要我操心,家里的锅碗瓢盆,你一年也刷不一两次,臭袜子满天飞,还得我来收拾。身份证过期都不知道补办,也得怪我吗?

俩人吵了一架,结果是,老公办了临时身份证出差了,芊芊一个人在家哭了半天。

要说人不可貌相,我一直觉得,她俩是模范夫妻,孩子学习不错,老公收入也挺好,谁知道芊芊在家这么憋屈?

所以,爱吼的妈妈,到底在吼什么呢?吼自己身上的责任太多了,吼老公不知道关心自己,吼这个家,自己操心太多了,有没有人搭把手啊!

是啊!没有人天生愿意吼,只是因为,身上的责任感太重了。老公不能不关注,孩子不能不辅导,却忘了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啊!

芊芊说,有时候我就在想,下辈子做个男人是不是就好了?说真的,我也和娃爹讨论过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其实都不容易,只是男人有时候不善于表达。比如芊芊老公,在外面有多拼,我们哥几个都知道,就属他能干,有活儿马上冲的那种。

我有些不理解,赚钱不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吗?可为什么到头来,还让妻子如此暴躁?难道男人身上就没问题?

怒吼妈养出的娃有共性

心理学研究显示,家庭中母亲对父亲的互动模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与行为模式,而强势、爱吼老公的妈妈,养出的孩子往往有着惊人的共性。

共性一:比较极端

有次听见大宝和同学小宁聊天,小宁说,我妈只要一不高兴,就会吼我爸,我特别怕她把火撒到我身上。

大宝问,那你咋办?小宁说,躲着啊!就回房间写作业,喊吃饭再出来,不然也可能遭殃啊!

听着俩孩子的对话,我觉得很难过。大宝说,小宁在学校很胆小,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被点名回答问题,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有次同学抢他玩具,小宁就给他了,还是我帮忙要回来了。

因为妈妈对爸爸的否定、怒吼,小宁觉得,自己也很糟糕,变得越来越敏感、不自信。

我们小区是老房子,隔音比较差。有次我刚推开门,就听见3楼的浩浩妈在大声训孩子:“你跟你那没出息的爹一样,干啥啥不行!”接着就听到摔门声和急促的脚步声,下来的是浩浩,看到我后,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就走了。

那天晚上浩浩没回家,浩浩妈报警了,第二天才找到浩浩,听说是到网吧待了一晚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调查:经常目睹母亲吼父亲的孩子,34.7%会表现出自卑敏感,28.9%会出现叛逆对抗行为。

你看,这些数据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在家庭矛盾中挣扎的孩子。要么在恐惧中否定自己,要么在愤怒中反抗世界。

共性二:婚恋观容易走偏​

因为工作缘故,我总会接触到一些年轻人,我发现,他们的婚恋观,很受父母的影响。

比如26岁的琳琳,说从小看着妈妈吼爸爸长大,印象里,婚姻就是妈妈指挥、爸爸妥协,要么就是无尽的争吵。

所以,工作后遇到喜欢的男生,她也不敢靠近。琳琳说,怕自己像妈妈一样,忍不住对他发脾气,也怕对方像爸爸一样,总是委屈自己。

孩子对亲密关系的认知,其实就来自父母的互动模式。小时候见惯了妈妈总是吼爸爸,自己也会觉得,亲密关系就是一方压着另一方罢了。

如果是女孩,可能会模仿妈妈的行为,变得强势、不懂得尊重伴侣,或者不敢踏入婚姻。

男孩则可能要么变得像父亲一样唯唯诺诺,在感情中习惯性妥协,要么变得很讨厌强势,对伴侣充满防备。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不健康的婚恋观。即使遇到对的人,也不敢迈出一步,生怕再重复父辈的婚姻模式。

共性三:不会表达情绪​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3-12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而母亲对父亲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芊芊说女儿总是很黏人,上学之前都要哭一场,问了一下原因才知道,她怕爸爸和妈妈在家吵架。

芊芊说,每次睡觉前,女儿都会问他,你今天没有吼爸爸吧?问得芊芊无话可说,她也不想吵,可每次一上来脾气,就顾不上了。

每次芊芊和老公吵架,女儿都会马上帮忙扫地、拖地,或者去厨房帮忙淘米做饭,也不敢说,你们别吵了。

女儿觉得,只要自己听话,妈妈和爸爸就不会吵架了。被压抑的情绪让她不知道怎么表达害怕、难过,刚上二年级就被确诊有抑郁症了。

好的家庭是“我们一起”

上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过“家”字的结构,上面的“宀”代表着是房屋,也就是罩着所有人。所以,说到底,家是每个成员的安全屋,也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美国儿童心理学会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父母争吵(包括母亲单方面吼叫)环境中的孩子,皮质醇水平会比正常孩子高 15%~20%(皮质醇过高会导致孩子焦虑、恐惧,影响大脑发育,甚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文章开头的浩浩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不仅学习成绩很差,而且浩浩说,我一点也不想回家,宁可24小时在学校。当家不再有庇护的作用,当孩子在家感受不到温暖,一切就真的晚了!

分享两个方法,希望你们的家可以是“我们一起”改变,而不是一方吼,另一方沉默,孩子跟着遭罪。

方法一:试着好好说话

《中国家庭心理健康报告》显示,坚持好好说话的家庭,夫妻矛盾发生率会下降53.6%。

因为浩浩的变化,浩浩妈现在也开始尝试改变了。她说,现在每次想吼老公,都会先深呼吸3秒,然后到窗边冷静2分钟,再回来处理事情。

之前老公忘记买酱油,她会说,你怎么连这点事都记不住?现在会说,下次记得买酱油哦,不然晚上没法炒菜了。

没想到,老公也发生改变了,现在开始经常跟她聊工作上的事情,新闻时事,还有怎么教育孩子。

浩浩妈说,孩子现在话也多了,我发现,好像我不吼,事情也能得到解决了。是啊,有些妈妈的强势,本质上也是带着各种焦虑,生怕自己家过得不如别人,而产生的行为表现。如果能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也就没必要发脾气了啊!

方法二:合作育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据显示,父亲每周陪伴孩子超10小时的家庭,孩子自信心评分高37.8%,叛逆行为减少42.1%。还有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孩子的童年有父亲陪伴,长大后获得幸福的概率更高,大脑发育也比一般孩子更好。

所以,别什么都大包大揽,可以让老公参与进来。比如带孩子,别怕他陪不好,你可以放手试试。

男孩需要从父亲身上学习,什么是担当?女孩需要从父亲身上学习,如何跟异性相处?

所以,妈妈们试着放手让爸爸参与到育儿中,哪怕只是陪孩子读绘本、玩游戏,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的力量。而你,也能轻松许多。

凌晨妈妈来叨叨:

记得浩浩妈跟我说过,其实没有哪个妈妈天生就想强势,就想吼老公,很多时候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作为二胎妈妈,我有深刻的体会。但不管如何,爱都应该用拥抱、美好的语言来表达不是吗?希望看完这篇内容后,你也能有新的感悟,更知道如何跟家人、孩子相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育儿   共性   强势   老公   孩子   喜欢   女人   妈妈   爸爸   父亲   身上   家庭   皮质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