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红旗落地,美国成了全球唯一“老大”。这场“冷战大胜”,让它洋洋得意了整整十年。
可谁都没料到,到2020年代,美国却把所有警惕都对准了中国。它想不明白:那个曾被低估、被忽略的“东方工厂”,怎么突然成了地缘博弈里唯一的全维度对手?华盛顿从芯片盯到港口,从南海急到白宫,步步围堵,却步步吃瘪。
问题在哪儿?
答案埋在30年前——两个国家,同样是“社会主义转型”,一个放手西式“自由市场”,一个守住制度边界,靠自主制造、产业布局和战略耐力,打出了全球最强“逆袭”。
美国始终没搞懂的是: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想变成苏联。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红场上空降下大雪,克里姆林宫旗杆降下镰刀斧头旗。第二天,叶利钦接过总统印章,签下“价格完全放开”命令。
这天,莫斯科面包价格暴涨4倍。
接下来的180天,卢布贬值94%,国企市值蒸发3/4,超过7成私有化交易落入寡头集团。
1992年7月,俄罗斯GDP同比下滑14.5%,8月,莫斯科开始出现大量街头摊贩,60岁以上退休人员在地铁口出售香烟、旧书、旧电视遥控器。
1993年3月,莫斯科市政府报告称,市内无证摊贩人数突破26万人。
当时西方媒体赞誉叶利钦是“勇敢的改革者”。可实际情况是,俄罗斯在6个月内丧失了超过60%的工业产能,800家军工厂直接破产,失业率首次突破10%。
同年,中国正值“八五计划”末期验收。1986年至1990年间,中国以7.6%的年均增速完成第一轮产业结构升级。1991年到1995年,中国继续执行“五年计划”框架,出台“沿海开发战略”,从长三角、珠三角逐步拉起制造业集群。
199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4.2%。
那一年,苏联放弃控制,俄罗斯街头开出第一家麦当劳。中国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全国各地大炼钢铁、小建高炉,红色厂牌从东北一路挂到长江口。
1994年,俄罗斯开始私有化铁路系统,第二年车祸死亡人数上升40%。而此时中国交通部启动“国家干线公路网”一期工程,至1997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首次突破5000公里。
美国此时的判断是:俄罗斯“亲西方”、中国“未转型”,时间久了,北京会掉队。
它没想到的是,真正掉队的,是那个一夜开放、撒手不管的“新俄罗斯”。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实施七年出口禁令。中兴核心芯片断供,供应链急停,全国上下首次意识到“底层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影响。
这一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第八年全球第一,占比28.3%。
2019年,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芯片、光刻胶、EDA工具全面中断。高通、台积电、ARM、谷歌、微软全部暂停合作。中国高科技产业被逼入“自主攻坚”的生死时刻。
美国相信这一波打压能“干掉”中国新一代科技企业。但就在这一年,华为实现5nm芯片内设计全国产替代,麒麟芯片自产占比提升至82%。
2020年9月,美国切断华为台积电供货,试图彻底断芯。但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开始集中研发28nm设备线。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中芯国际全面上产线。据观察者网2021年报道,13家半导体核心设备商实现28nm节点全链自主替代。
2023年,中国AI企业“深度求索”发布大模型DeepSeek-R1。该模型通过本地化硬件适配,规避美国GPU禁运,同时算力压缩40%。
2024年5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公开采访中表示:美国政府的芯片封锁“正在毁掉我们自己的市场”。
美国的“芯片战”撕开了现实:封锁没封死中国,反而激活了它的产业神经。
而此时的美国科技企业,开始集体发声反对封锁政策。
甲骨文CEO批评出口管制为“战略错误”;谷歌前CEO施密特认为,美国正失去技术规则制定权。
中国方面呢?不是靠谈判赢回主动权,而是靠一轮又一轮“补短板”式攻坚,把每一次制裁转化为一轮自主突破的跳板。
产业升级不是喊口号,而是靠设备、人才、实验线、算法库,一米一米地垒出来的。
2025年初,美国国务院发布内部评估报告:“中国不是通过对抗,而是通过重塑‘全球市场主导权’影响世界秩序。”
这份报告,晚了整整十年。
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但美国直到2018年,才第一次把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
那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越美国,位列全球第一。
从2014年开始,中国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连续五年超过70%。而美国一直以为,中国靠出口才能“活”。
2015年到2020年,是“窗口期”。此时中国半导体链、AI模型、制造设备刚起步,美国如果全面封锁,中国可能被卡死。但恰恰在这五年,美国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赚得正高兴。
苹果、特斯拉、高通、波音、星巴克——全部在中国有核心营收。2020年Q4,星巴克在中国营收9.11亿美元。百胜中国全年营收82.6亿美元,是中国第一大餐饮集团。
“合作压舱石”成为制约美国决策的关键词。直到特朗普任期末,美国对华政策才从“犹豫”转为“敌对”。
而此时,中国已完成全球供应链构建。
“一带一路”覆盖亚洲、非洲、东欧、拉美,基础设施落地183个国家。中企参与建设港口71个,电网项目超120个。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具备全产业链制造能力的国家。
美国想抽走供应链,但港口、电力、物流、人才、市场,全在中国周边。
与此同时,中国没有冲撞规则,而是另起炉灶。建立上合组织、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强化人民币结算体系,推动跨境数字支付标准。
不是挑战旧秩序,而是建立并运行自己的秩序。
美国发现,它正在失去的,不是地位,而是话语权。
新时代中美关系特点及其本质——兼析苏联后期的外交失误及目前“新冷战”概念的错误.观察者网.2018-09-05
苏美争霸的历史教训和中国的崛起道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2004-05-06
专家称美国若将中国当苏联对待只会带来灾难.环球网.2012-05-16
黄靖、郭皓宁:美国对华高科技竞争正转向市场控制.环球网.2025-08-13
朱锋: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为什么忧虑.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2020-10
是谁掩护了中国崛起?.观察者网风闻社区.2021-05-23
“美国优先”的实质是美国霸权.《红旗文稿》.2018-08-29
特稿丨美国在全球制造巨大混乱——“特朗普衰退”背后的保护主义政策风险.新华网.2025-04-09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