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五年环球巡展后,一场以古埃及为主题的重磅展览——《发现古埃及》(Discovering Ancient Egypt)——现已在莱顿国家古物博物馆(Rijksmuseum van Oudheden,简称RMO)正式开展,展出包括十余具木乃伊棺在内的珍贵文物。
此次展览通过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十位研究者的视角,探讨人类对古埃及文明的持久迷恋。
展览的大部分展品来自RMO馆藏库房,同时还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多份古代手稿,以及来自法国卢浮宫等博物馆的珍贵借展文物——其中一些文物原本出自同一墓穴,如今在多年分散后得以重聚。
策展人托恩·西科拉(Toon Sykora)在媒体预展上表示,正是埃及独特的沙漠气候让木材等易腐材料得以千年保存,使后世能够窥见古埃及人丰富的宗教、艺术与信仰世界。
“在荷兰,哪怕是一具彩绘棺木,100年后可能就什么都不剩了,”西科拉说。“但在埃及的沙漠气候中,他们细心地将日常物品与遗体一同安葬,使我们今天能以惊人的细节重现五千年前的埃及生活。这是独一无二的。”
展览不仅展示了古埃及人的世界,也揭示了人类对这一文明的不断再发现——从古埃及人自己崇敬的金字塔,到后来的阿拉伯与中东学者、希腊与罗马社会的仰慕,再到近代欧洲考古学家、科学家与冒险家的“寻宝热”。
这些欧洲探险者常常掘开墓穴、拆解木乃伊,将珍宝带回欧洲各地博物馆收藏,其中就包括莱顿的RMO。
“埃及出现在《圣经》中,古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对其赞叹不已,而这种崇敬从未消失,”西科拉说。“今天,埃及依然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在电影、游戏里,甚至在莱顿的烤肉店门口,你都能看到金字塔的标志。埃及无处不在。”
展览讲述了古埃及王子探寻自身祖先墓葬的故事,以及公元969至1517年间涌入开罗的阿拉伯学者,他们描绘金字塔并尝试破译象形文字。
到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寻宝者”加入其中,满足欧洲博物馆“收购狂热”的需求,埃及学(Egyptology)由此诞生为一门学术学科。
展览也揭示,当时部分探险家收集的“古物”其实是伪造的。
19世纪荷兰摄影先驱亚历山德琳·廷恩(Alexine Tinne)从海牙前往埃及时,购买的所谓“正宗”服饰,实际上是为游客制作的仿品。
与此同时,也有真正的珍宝被盗取并流散各地。1824年在萨卡拉(Sakkara)发现的将军杰霍提(Djehoety)墓中的黄金饰品,此次由巴黎卢浮宫借展,与RMO馆藏的同墓珠宝在展览中重聚。
西科拉指出,如今国际上已制定严格的协议来规范对人类遗体的展示与研究,避免破坏性调查。“这是全球范围内的伦理讨论。”他说。同时,新一代考古学研究也在重建关于古代普通人生活的细节。
展览的最后部分展示了木乃伊化的猫、鳄鱼等动物标本,以及大量彩绘棺饰。展厅中的视频中,多位研究者分享了他们对“埃及魅力”的理解——从孩童般的形态美感,到古人对灵性、生与死的深刻敬意。
古代祭司潘埃西(Panehsy)等富裕阶层甚至拥有多层嵌套的棺椁,如同“俄罗斯套娃”,以确保灵魂顺利通往来世。
“这些棺木上有人脸、图案、象形文字——一切都如此迷人,”西科拉说,“古埃及是我们人类早期历史的永恒源泉,让我们能以惊人的细节重新认识自己。这就是埃及的魔力。”
《发现古埃及》(Discovering Ancient Egypt)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15日,于莱顿国家古物博物馆展出。
消息来源:DutchNews
本文由中荷商报整理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荷商报微信公众号(chinatimesnl)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