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0吨稀土运往美国,中国揪出两个“帮凶”,反制已经在路上

为了得到中国稀土,美国使出下三滥招数,从第三国偷运4000吨稀土。而中国已经揪出了两个“帮凶”。泰国和墨西哥,反制也正在路上。

据观察者网报道,从去年12月到今年4月,美国通过第三方渠道,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了近4000吨锑氧化物。这种行为显然是为了规避中国对稀土及其衍生品出口的监管。锑虽然不像钕铁硼那样直接用在永磁材料里,但在军工、通信、半导体、能源储存等高端制造领域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尤其在弹药制造、半导体封装和阻燃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面上看,美国“成功”绕过了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拿到了想要的材料,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中国早已洞察这一点,并在今年5月底上线了全新的稀土出口溯源系统,要求企业提供更详细的交易记录,包括流向、客户、转运路线等数据。这个系统一旦启用,意味着中国能实现对稀土出口的全过程监控,从矿山到终端用家,全链条留痕,任何绕道操作几乎无所遁形。

而更关键的是,相关部门还揪出了参与非法转运的“帮凶”企业,并部署了专门的打击走私专项行动。从以往的被动应对,到如今的主动溯源反制,中国在稀土这场“资源博弈”中,正在逐渐掌握主动权。

美国之所以铤而走险,不惜破坏国际贸易诚信,偷偷摸摸地通过第三国获取中国稀土,背后原因其实很简单——它没有选择。美国的高端制造业高度依赖稀土,尤其是在半导体、航空航天、军工系统等领域,离开稀土,哪怕是最基础的材料配套都将陷入停摆。

如果说之前美国通过关税、技术封锁试图对中国形成战略围堵,那么在稀土问题上,美国反而变成了“被卡脖子”的那一个。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本身并不缺稀土资源。以加州芒廷帕斯矿为例,储量充足,矿石品位高,当年甚至是全球最主要的稀土供应地。然而,由于对稀土产业的轻视,加上环保政策收紧、开采成本高等多重原因,美国在本世纪初基本放弃了自己的稀土开采。反观中国,趁势而上,不仅建立起世界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还在提纯和高端应用方面建立了技术壁垒。

现在,美国想“重启”本国稀土产业已经为时已晚,不论是成本、技术还是时间都不允许它短期内完成逆袭。这也是为何一些企业选择冒险,通过泰国、墨西哥这些国家“洗白”稀土原产地,转而运往美国。

但这种做法本质上是“饮鸩止渴”——既冒着被中国识破制裁的风险,也无法长期持续。更别说,现在中国已经补上了制度漏洞,这条“曲线救国”的路径已经被斩断。

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非常值得称道,既不失分寸,又抓住了实质。不是一味搞“一刀切”的出口禁令,而是通过“数字化监管+全链条溯源”,实现了更科学、更灵活、更具威慑力的管控方式。

这种“软中带硬”的做法,其实比全面封锁更高明。一方面,它让违法者“无处藏身”,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政策调整的空间。例如,在一些谈判节点或战略缓冲期,中国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对出口进行微调,或者对某些国家适度“放松”,借此形成更强的谈判筹码。

更妙的是,这种以“合规”为名的反制,放在国际规则框架内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你美国想通过第三国搞小动作,那我就依法追责;你要规避监管,我就堵住漏洞、加强审查;你搞灰色操作,那我就以防走私之名,强力执法。这种“以守为攻”的战略,既维护了国际形象,又打疼了对手,可谓一举多得。

虽然我们在稀土博弈中已经取得了明显优势,但未来怎么打好这张牌,依然考验战略智慧。毕竟,原材料不是武器,不能随便挥舞,否则容易激起对方彻底“脱钩”的决心。

最理想的策略,不是直接让对方断供,而是让它“进也难,退也难”——一边让美国意识到脱离中国供应链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一边通过制度调整不断干扰它建立独立产业链的节奏。就像给对方设了一道看不见的“门槛”,让他一直在门口徘徊,却始终跨不进去。

比如说,可以对出口原矿收高额押金,一旦发现流向不明就不予退还;再比如,对某些加工难度高、附加值高的稀土材料,可以进行定向供应,通过政策“放风”控制出口节奏……这些做法不仅能提升我们在全球稀土市场的话语权,还能精准打击那些“偷鸡摸狗”的行为。

要知道,美国要重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开采、选矿到高纯提炼,再到材料加工和终端应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量投资、人才和技术积累。

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目前最有优势的地方。几十年来,中国企业在稀土行业的持续深耕,早已形成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条,不论是在氧化物提纯方面,还是在高性能磁材、半导体用稀土材料的制备工艺上,中国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所以哪怕美国花再多的钱,找再多的国家“备胎”,短期内也无法撼动我们的地位。而只要我们把控好节奏,有弹性地调整政策,美国的国产化努力就很难摆脱“烧钱不停、效果不显”的困境。

稀土早就不仅仅是矿产,而是关乎国家战略利益和国防安全。在中美关税战中,稀土反制成了王牌,也是特朗普对华主动让步的重要原因。未来,稀土领域的较量还会继续。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不仅是一场资源战,更是一场规则战、产业战和战略意志的博弈。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稀土战”中,我们已经站在了主导位置。关键是如何持续巩固优势、灵活运用手中的筹码。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手疲于应对,也才能真正守住这块“卡脖子”的命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财经   反制   帮凶   稀土   美国   中国   路上   两个   墨西哥   战略   泰国   半导体   材料   产业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