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刚过了秋分,天气凉下来,本该是“宜人好眠”的季节,晚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
明明白天很累,夜里却清醒得像猫头鹰——躺一个小时还没睡着;睡着了又老做梦,一觉醒来天还没亮;早晨起床,头像被灌了铅,一整天没精神。
更可怕的是,有人以为这是“小问题”,结果长期失眠,3个月后查出焦虑抑郁,甚至出现心律失常!
在我的门诊里,就有这样一个患者。
王女士,42岁,平时工作紧张。秋分后两周,她开始觉得晚上“心里空落落”的,很难入睡。最开始只是半夜醒,后来发展到凌晨三点翻来覆去。
她没当回事,以为熬一熬就过去了。于是继续每天熬到零点刷短视频,早上6点又被闹钟叫醒。
两个多月后,她突然在早会上心慌、胸闷,差点晕倒。送到医院一查——心功能不全,血压飙到168/104 mmHg,还伴有重度焦虑症。
很多人以为,“失眠顶多让人困”,但真相是——长期失眠,就是在慢性透支生命。
从现代医学看,睡眠节律由褪黑素、皮质醇等激素调节,而这些受到光照、温度、精神压力等多重影响。
秋天昼短夜长、气温变化大,会打乱人体的激素分泌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
再加上工作节奏没变,很多人依旧熬夜+长时间电子产品刺激,就会让大脑皮质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入睡大大延迟。
而从中医角度看,秋属金,对应肺,与人的**“收敛”之力相关。
中医讲“阳入于阴”才能睡着——意思是白天的阳气要顺利收归到夜间的阴气中。但秋天阳气收敛加快,如果白天透支阳气**(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或晚上不收敛(熬夜,过度兴奋),就会出现**“阳不入阴”**的失眠。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秋天会突然觉得失眠比夏天还严重。
**警惕!**医学研究显示:
所以,那些说“反正能熬” 的人,实际上是在拿心脏、血管、大脑做赌注。
要对症调理失眠,首先要找出原因。失眠大致分四种类型:
秋天常见的是入睡困难+易醒,尤其是在白天疲劳后,反而精神更紧绷的人群。
以下方法,既结合现代科学,也结合中医养生经验,适合大多数季节性失眠的人:
如果你失眠超过两周,自我调理无效,且伴随心悸、健忘、腰酸等症状,那很可能是心肾不交——心阳不能下潜,肾阴不能上济。
中医常用益肾养心安神片,它的配方源于东汉《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百合知母汤,并加入补肾填精、理气活血的中药。
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可以改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症状,同时缓解心慌、疲倦等全身表现,而且安全性好。
失眠不是小问题,更不是一瓶牛奶、一点熬夜就能抵消的。
秋天本应是收心养神、为冬天蓄能的黄金时节,如果你在这个季节睡不好,说明身体和节律之间已经有了裂痕。
早发现、早调整,胜过事后补救。不要等失眠发展成焦虑、心脏病,再来后悔今天的忽视。
你在秋天会失眠吗?你觉得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失眠?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也许能帮到正在困扰中的人。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