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最怕“它”,从今天起,每天吃3片,吃上一段时间,生阳气、暖脾胃

王阿姨今年62岁,退休以后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时间一多,她就开始操心自己的身体。

最近这段时间,她总觉得人不精神,明明没干什么累事,整天都觉得困。早上起床的时候,舌头发白,嘴里发黏,腿脚也没以前灵活了。

她跟老伴说:“老王,我怀疑我这是不是得啥病了,整天都像灌了铅似的。”

老王一边看报纸一边笑:“你啊,不是病,是湿气太重。我看报纸上说了,现在人啊,吃得太好,动得太少,湿气就上来了。”

王阿姨有点不服:“你咋知道是湿气?”

老王放下报纸:“你不是说舌苔白、身体沉、关节不舒服嘛,这都是湿气重的表现。我那天看中医节目的专家讲了,每天吃点醋泡姜,就能祛湿、暖胃、生阳气。”

难道每天吃3片小小的醋泡姜,真的能祛湿、补阳、暖脾胃?

一、湿气重的表现有哪些?

现代人生活习惯很容易让湿气积在体内。

什么叫湿气?

简单来说,中医认为湿气是“外湿+内湿”叠加的结果。

外湿来自环境,比如天气潮湿、空气闷热;内湿多是吃出来的,喜欢吃油腻的、甜的、冰冷的食物,再加上缺乏运动,体内运化功能变差,湿气自然就重了。

身体湿气重的表现有哪些呢?你看看自己有没有:

•总觉得疲乏、犯困:每天早上醒来像没睡够,白天也没精神,脑子昏沉沉。

•舌苔白厚、口黏:刷完牙不久又觉得嘴里发腻。

•胃口不好、容易腹胀: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胀,不容易消化。

•大便黏腻、排不干净:上厕所老感觉排不尽,或者便便总是黏在马桶上。

•身体沉重、关节僵硬:尤其是下雨天,更容易感觉四肢发沉、无力。

•皮肤油腻、易起湿疹:脸上容易出油,皮肤也容易发痒、长湿疹。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三条以上,基本上就说明湿气比较重了。

长期下去,湿气堵住阳气运行,会引起一系列慢性问题,比如脾胃虚寒、手脚冰凉、肥胖、痛经等。

二、湿气最怕“它”,从今天起,每天吃3片——醋泡姜

别小看这三片姜,真有点“古法里的小妙招”的味道。中医讲“姜能温中散寒,醋能行气活血”,把这两样合在一起,就是个养生好搭配。

为什么湿气最怕醋泡姜?

1.姜能驱寒祛湿、生阳气

姜是我们厨房里最常见的东西,但它的作用可不简单。

姜性温,能温中、止呕、散寒,适合那种手脚冰凉、胃寒怕冷、容易拉肚子的人。体内阳气一足,湿气自然就没地方藏。

2.醋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中医讲“醋入肝经”,有助于调理肝气。

很多人情绪不稳定、爱生闷气,也会导致湿气郁结在体内,醋可以帮助调畅气机。

另外,醋还有软化血管、促进代谢的作用,对中老年人尤其有益。

3.醋泡姜——一动一散,暖胃祛湿的黄金组合

醋泡姜温而不燥,既有姜的温性,又加了醋的酸性调和,能够健脾暖胃、化湿生阳。

很多老中医都推荐,特别是晨起空腹吃,不但能唤醒肠胃,还有助于阳气升发,是个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小习惯。

三、三步自制醋泡姜

自己在家做也非常简单,不用花冤枉钱买那些加工的成品,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选姜

挑选新鲜老姜,外皮光滑、姜味浓郁的最好。不要用嫩姜,温性不够。洗净后切成薄片,越薄越好入味。

第二步:选醋

最好用陈年老陈醋,比如山西老陈醋、保宁醋。不要用工业合成醋,效果大打折扣。口感酸中带甘,温润养胃。

第三步:泡制

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瓶,把姜片放进去,倒入醋,刚好淹没姜片即可。密封放入冰箱冷藏,浸泡3天以上就可以开始吃了。

建议每次只做一小瓶,吃完再泡,保持新鲜。

四、吃醋泡姜的注意事项

早晨空腹吃效果最好:早上空腹吃三片,最有利于阳气升发、唤醒脾胃功能。

一次别吃太多:每天吃2~3片即可,吃多了可能会上火或刺激胃酸分泌。

胃溃疡、胃酸过多的人慎吃:如果你有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等问题,建议避开空腹时间,或者饭后吃点试试,观察反应。

糖尿病人要选无糖醋:一些醋中可能会加糖,糖尿病人泡的时候最好自己选择无糖天然醋。

孕妇慎吃:姜性温,容易动气血,孕妇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吃的时候别配寒凉食物:像牛奶、西瓜、绿豆汤这些寒凉的东西最好错开吃,否则会削弱醋泡姜的功效。

结语

身体的湿气不是一天形成的,祛湿也得慢慢来。

每天三片醋泡姜,看起来简单,但长期坚持下来,能明显改善体质,暖胃健脾,阳气足了,人也自然精神起来。

别等湿气积久成病,从今天起,就动手做一瓶吧!

来源:青岛广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7

标签:养生   阳气   湿气   脾胃   胃酸   身体   简单   舌苔   寒凉   陈醋   姜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