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游记-0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书本到实地,追寻先生的脚步

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对百草园做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至今我还能背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因此,来到鲁迅故里,初中语文课本里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定是要去见证一眼的。

鲁迅故里有三个景点,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集中在越城区鲁迅中路步行街这一条街上,游客可免费预约参观。

次日清晨,下着小雨,老公不愿出门,我和强哥、珉姐穿上雨衣步行前往,景点与我们入住的酒店仅一街之隔,10多分钟即到。

入景区大门没走几步,迎面就看见“咸亨酒店”的广宣大招牌,酒店门口有一个身着长衫的孔乙己全身黑色塑像,左手捏着一颗茴香豆,右手像是在护着柜台上的碟子,仿佛在说那句经典的台词:“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几位酒店的员工非常松弛的站在门口,看着游客们经过,无人主动招揽生意,想来一是太早还未开始营业,二来是酒店名气之大无需揽客。

1.小小乌篷船

看见主道旁有一条水巷,我急切的想看看是否有乌篷船,昨天在仓桥直街没有看见乌篷船,心里一直念想着。紧走几步,非常欣喜,果然看到了好几只乌篷船。

但大约是刚在南浔古镇见过水乡的水道和轻舟,看到这乌篷船,总感觉船只有些狭小局促,似乎没有其他地方看到的船只敞亮,船中间有一张长条椅子,可供两人并排乘坐。我猜想乌篷船这副小身板,可能就是为了这不算宽敞的绍兴水巷量身定做的吧,水看起来似乎也不怎么清澈,和我想象中的水乡风情有差距,我的“乌篷轻摇水乡梦”啊。






2.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

百草园景点每日有游客限额,周末节假日时景区游客会更多,门口电子屏上有参观人数显示,我们刷了身份证,进入鲁迅故居参观。

没请导游,混在别人的导游团后面,听了断断续续的一些讲解,听了一些景点典故,感觉先生的形象更生动了,否则,满眼看到的这些老家具,一般人还真看不出什么故事来。






来到百草园,我努力去寻找先生笔下的生动景色,但事实却是和文中描述差异很大,园中除了一处种植的辣椒外,其他地方似乎都是杂草,并没有碧绿的菜畦,更没有紫红的桑葚,石井栏和皂荚树都在,但似乎也没有先生文字中描写的那么高大和灵动。

一块不足一米高的石头上刻着“百草园”三个字,标识清晰的告诉游客,这里,就是先生笔下著名的百草园。

导游介绍说,这块石头后面就是先生笔下的那棵皂荚树,似乎和我想象中的皂荚树长得也不大一样,不粗壮更谈不上高大。直径约半米的石井栏静静的卧在园子中间,旁边一块黄褐色的石头上刻着几行字:“光滑的石井栏,周家给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常在此玩耍,在石井栏上跳上跳下”。井口上面被两根红褐色的木条十字交叉封住,想来这口井大约是已经不用,仅供游客参观而已。



导游讲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鲁迅先生也曾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眼前的百草园,虽然和先生的文字描述有不小差距,但此刻的我,除了敬佩先生的好文笔外,也特别理解先生童年时那份纯粹的天真和快乐,因为,童年时的快乐是会被放大很多倍的。

小时候的我,在农村长大,童年的快乐并不逊于先生小时候,没有玩具,下雨天,和邻居小伙伴一块泥巴,都能不亦乐乎的玩上大半天;秋收后,大人们摞好的草垛,就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我们在里面捉迷藏;抽掉草在草垛中掏出个洞洞来,几个小伙伴钻进去躺在里面,瞎聊不知道从哪听来的鬼故事,听到吓人处,只听惊呼声一片,大家飞速窜出草窝,跑回各家......


院子一角,有先生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一组铜雕塑,语文课本里熟悉的场景再现,旁边还特意留了一张空着的铜制矮凳子,想来是专门为游客准备打卡拍照的,我也坐了上去,和迅哥儿一起听奶奶讲个故事

3.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 12 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

我们跟着一导游团出了故居,出门向东,先生小时候上学必经的沿途,现在都是售卖纪念品,书籍,照相馆之类的商铺,商业化气息扑面而来,想必先生也没有想到后人会因为他,而出现如此多的商机。

景区内虽然商业化气息很浓,但并不让人生厌,因为鲁迅先生不同模样的卡通形象,时而出现在不同的店铺门前或院子一角,卡通像旁边再附几个字,如“这是我老家”,“嘿,我在这里,迅哥儿雕塑拍照打卡处”,让游人忍不住驻足拍照,平日里见惯了书本上先生的严肃,反差大的可爱卡通模样反倒生趣。

景区沿途随处看见,专门设计过却仿佛又不很刻意的,先生书里的一些文字,无处不在宣誓这里是鲁迅故里,如,一照相馆门口摆放着一个广宣牌,文字内容:”我家有两间房,一间用来拍照,另一间也用来拍照“;一书店窗户上挂着广宣文字:“呐喊,人间清醒,我便是唯一的光,愿中国的青年都能摆脱冷气......";一面白墙上两行红色的大字:“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无论她有多大错,她哭的一霎那,都是我的错”,“大抵是太久未见你了,以至于我看谁都像你,又都差点意思......";先生那些严肃的文字被搞怪成幽默风趣的文风,给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






先生笔下的水乡社戏表演有幸也被我们碰上了,这是景区安排的活动之一。一位女扮男装的演员,在戏台上演唱着越剧小调,水袖轻扬,声音委婉绵长,姿态唯美典雅,此时,天空下着的毛毛细雨让此景更具江南灵秀之气。

游客们大多应该都和我一样听不懂吧,但都驻足停留,或认真欣赏,或和我一样举起手机录着视频,留存下这美妙时刻,直至演员谢场走入戏台屏风后,游客们这才才陆续散去。

3.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和先生笔下描述完全相符,书屋有30多平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

导游讲:鲁迅的座位最初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人常进出后园,走来走去影响他学习,就要求老师更换位置,把座位移到东北角。鲁迅使用的是一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

导游再讲,因为游客们都很想拍到先生刻的这个”早“字,于是,景区特意把这个”早“字放大,立在了书桌上。此刻,只见围聚的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从门框处,窗格里探出去,争先恐后的拍这个立在书桌上的”早“字,想必都是想为发朋友圈积攒最佳素材,当然,我也不例外





4.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主展厅共两层,分为南、北两个大展厅,约五六千平米,现代建筑风格,二层为中庭式回廊展场,主要展出鲁迅的生平事迹。

纪念馆藏有大量鲁迅生前使用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展品,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有些许陈列和在先生故居展示的相同,我们没请导游,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再次感受文学巨匠的成长轨迹。




先生笔下的世界,今日亲自踏足,有幸追寻先生的脚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书本到实地,可以说,每一步都有故事,收获满满。

绍兴,一座有书香味的城市,一座有故事的城市,我来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旅游   绍兴   书本   书屋   游记   脚步   鲁迅   乌篷船   游客   导游   皂荚   笔下   景区   景点   水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