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齐达
编辑| 王娜娜
初审| 高亮
2025年全运会的赛场上,31岁的朱婷站在河南队这边,看着对面天津队25岁的李盈莹。
这两个中国女排的顶梁柱,一个是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老将,一个是正值当打之年的队长。
谁能想到,这场比赛之后,年轻的李盈莹会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出国打球。

这条路,不正是朱婷当年走过的吗?
为什么李盈莹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
她和朱婷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全运会开打之前,朱婷和李盈莹的状态完全不同。
朱婷早就签好了国外俱乐部的合同,这次回来帮河南队纯粹是因为家乡需要她。
31岁的年纪,身上的伤病她自己最清楚,能打一场是一场,保护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李盈莹呢?

年初的联赛里受了伤,全运会前一直在接受康复治疗。
25岁本该是运动员最好的年纪,可她的身体已经在向她发出警告。
天津队把所有希望都压在李盈莹身上。
她是队长,是核心主攻手,队伍能走多远全看她的状态。

李盈莹知道这份责任有多重,带着还没完全好的伤,她还是选择上场。
袜子里浸透的血水,比赛间隙的眼泪,这些细节后来才被人知道。
那时候没人能想到,这届全运会会成为她在国内赛场的一个转折点。

小组赛阶段,两支队伍各打各的。
河南队对阵四川,朱婷带着队伍打得特别轻松,完胜拿下比赛。
朱婷在场上就像一颗定心丸,年轻队员有她在旁边,心里踏实多了。
她不需要每个球都自己来,点拨一下战术,鼓励一下队友,比赛就能顺利拿下。

天津队对上对手就没那么轻松了。
李盈莹带着伤病硬撑,最后3比1险胜。
看起来赢了,可过程打得很艰难。
李盈莹几乎每个关键球都要自己来,进攻端全靠她一个人扛。

这种打法对身体消耗太大,特别是她本来就有伤在身。
比赛结束后,李盈莹坐在场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队友们都知道,那不是输球的委屈,是身体和精神双重压力下的崩溃。

真正的交锋来了。
河南队和天津队争夺前五强的名额,这场比赛李盈莹特别想赢。
她从小在天津长大,天津女排培养了她,这支队伍对她来说就像家一样。
能为天津拿到好成绩,是她心里最大的愿望。

朱婷也清楚这场球的重要性。
她没有因为已经签约国外俱乐部就松懈,反而更加认真。
第一局开始,朱婷的每一次扣球都势大力沉,拦网卡位也特别准。
她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把河南队的节奏完全带起来了。

李盈莹拼尽全力想要追回比分,可脚上的伤让她起跳没有以前那么高,扣球的力量也打了折扣。
三局比赛,河南队3比0拿下天津队。
比分虽然悬殊,可每一分都打得很激烈。
李盈莹不是技术不行,是身体真的顶不住了。

旧伤还没好,新伤又添上,她在场上咬牙坚持的样子让人心疼。
朱婷赛后也走到李盈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两个人没说什么话,可那个眼神里的理解和心疼,只有她们自己懂。

赢下这场关键战之后,朱婷选择了轮休。
她的身体需要休息,河南队后面的比赛她不打了。
这个决定很理性,31岁的运动员必须学会保护自己。
朱婷坐在场边,换上了教练的角色,给年轻队员们讲解战术,指出场上的问题。

天津队抓住了这个机会。
没有朱婷的河南队,实力明显下降了一个档次。
李盈莹重新找回了信心,带着天津队一场一场往上追。
最后天津队反超河南队,拿到了第五名的成绩。

这个名次对天津队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李盈莹是带着伤打完全部比赛的。
拿到第五名那天,李盈莹哭得更凶了。
这次不是压力和委屈,是终于完成任务后的释放。
她为天津队拼尽了全力,交出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

可她心里也清楚,这样的身体状况,这样的打法,撑不了太久了。

全运会结束没多久,李盈莹官宣出国打球的消息刷爆了社交媒体。
很多球迷不理解,25岁正是黄金年龄,为什么要离开国内联赛?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国?
其实答案早就藏在全运会的赛场上了。

李盈莹看到了朱婷的状态,看到了31岁的老将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如何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做出正确的选择。
国内联赛的强度太大,场次太密集,对运动员的身体消耗特别严重。
李盈莹的伤病已经在提醒她,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
出国打球能让她的职业生涯更长。

国外俱乐部的训练更科学,比赛安排更合理,有专业的康复团队。
这些条件对于有伤在身的李盈莹来说太重要了。
她需要时间让身体恢复,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来延长职业生涯。
这条路朱婷走过,证明是可行的。

朱婷出国这些年,技术更加全面了,伤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官宣出国的声明里,李盈莹说了很多心里话。
她说自己特别敬佩朱婷,不仅仅是因为朱婷的技术和成就,更是因为朱婷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朱婷知道什么时候该拼,什么时候该保护自己,什么时候该做出改变。
这种职业素养,是李盈莹一直想学习的。

对天津队,李盈莹说不出的不舍。
从小到大,天津女排就是她的家。
教练们手把手教她技术,队友们陪她一起成长,球迷们给她最热烈的支持。
离开天津去打球,这个决定她想了很久,纠结了很久。

可她也明白,出国不是背叛,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她需要学习更多东西,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强,这样才能在将来给天津队更大的帮助。
全运会结束后,记者问朱婷下一届还会不会回来打。
朱婷笑着说不确定,要看那时候的身体状况和家乡是否需要。

这个回答很真实,31岁的她已经不需要用全运会来证明什么了。
该拿的冠军拿过了,该实现的梦想实现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享受排球,保护好身体。
李盈莹听到这个回答,大概更坚定了出国的决心。
她不想等到31岁才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不想让身体拖垮了职业生涯。

25岁做出这个选择,还有时间去尝试,去学习,去成长。
朱婷用自己的经历给了李盈莹一个参考答案,而李盈莹选择了相信这个答案。
全运会上李盈莹袜子里浸透的血水,不是她第一次带伤作战。
中国女排的训练强度大,比赛任务重,很多运动员都是带着伤病在打球。

年轻的时候可能感觉不明显,可伤病会累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
李盈莹年初的那次受伤就是一个信号,身体在告诉她该放慢节奏了。
出国打球能给她更多时间恢复。
国外联赛的赛程没有国内那么紧张,训练强度也更加合理。

李盈莹可以在保持竞技状态的同时,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这对一个想要打到30岁以上的运动员来说,太关键了。
朱婷就是最好的例子,出国这些年她的伤病控制得很好,状态一直保持得不错。

朱婷和李盈莹相差6岁,可这6岁代表着两代排球人。
朱婷是开拓者,她出国的时候承受了很大压力,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离开国内联赛。
可朱婷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这条路是对的。
她在国外俱乐部拿到了很多荣誉,技术水平提升了一大截,还把中国女排的影响力带到了世界各地。

李盈莹是追随者,但她的选择更加理性和从容。
有了朱婷的先例,大家对出国打球的接受度高了很多。
李盈莹不需要去证明这条路是否正确,她只需要走好自己的路就行。
这就是传承,前辈用经历铺好了路,后辈可以走得更顺畅。

中国女排的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不是说非要怎样怎样,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朱婷选择出国是为了提升自己,李盈莹选择出国是为了保护身体,出发点虽然不同,可目标都是让职业生涯走得更远,为中国排球做出更大贡献。
李盈莹走上朱婷的"老路",不是什么坏事。
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世界冠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职业生涯,都在为中国女排的未来做打算。

朱婷31岁还能在全运会上打出高水平,靠的就是这些年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和对身体的保护。
李盈莹25岁就懂得了这个道理,说明她成熟了,也说明中国女排的理念在进步。
出国不是逃避,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信息来源: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官方赛事数据
中国排球协会官方公告
河南省体育局相关报道
天津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信息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