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血脂高不高,查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很多人抱着这种心态,直到体检查出异常,才开始重视起来。而更有不少人,连一次血脂检查都没做过。
血脂异常并不只是“胖子”的专利,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高血脂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却会悄悄对血管造成持续性损伤,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就是心梗、脑梗等致命事件。因此,血脂检查并不是“可选项”,而是健康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那么问题来了:血脂,到底多久查一次才合适?哪些人更该定期检查?
血脂,简单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肪成分,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这些指标和我们的心脏、大脑、血管健康息息相关。
其中,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一旦升高,就像是在血管壁上“贴油纸”,久而久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而HDL-C则是“好胆固醇”,它能帮助清除血管中的多余脂质,是天然的血管“清洁工”。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核心危险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人群已超过4亿,且呈年轻化趋势。
关键是,大多数人在早期根本感觉不到任何不适。等到胸闷、头晕、心悸等症状出现,往往已经存在明显的血管损伤。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应至少每5年检测一次血脂。如果你平时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正常,家族中也没有心血管疾病史,那么5年一次的频率就足够了。
不过,这只是“最低标准”。一旦存在高危因素,血脂检查的频率就要大大提高。
1. 有“三高”问题的人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血脂监测就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4倍,而高血压会加重血管壁损伤,加速斑块形成。
这类人群的血脂水平不仅要查得勤,还要查得细,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
2. 有家族病史的人
如果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发病),你就是典型的高危人群。
这类人群,即使现在身体“没毛病”,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有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从小血脂就偏高,若不及时干预,心梗可能在年轻时就来敲门。
3. 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水平也会逐渐上升。男性40岁以上、女性绝经后,体内的脂质代谢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隐形高脂血症”。
建议这类人群每年查一次血脂,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检查频率还应更高。
4. 肥胖或长期不运动的人
体重超标、腰围超标、久坐不起,是现代都市人最大的健康隐患。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和高血脂高度相关。
这些人即使没有其他慢病,也建议每6~12个月查一次血脂,因为脂代谢紊乱通常悄无声息,而一旦发展成动脉硬化,后悔都来不及。
很多人做了血脂检查,拿到报告却一头雾水。到底哪些值高了,哪些值低了?危险不危险?
一般来说,血脂的参考标准如下:
总胆固醇(TC):< 5.2 mmol/L
甘油三酯(TG):< 1.7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4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 mmol/L(男性),≥ 1.3 mmol/L(女性)
其中,LDL-C是最重要的干预目标。如果你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糖尿病,即使LDL-C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需要进一步降脂。
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并非越低越好。HDL-C过低也是危险信号,它意味着清除血管垃圾的能力下降,容易形成斑块。
为了保证血脂检查结果准确,检查前至少空腹8~12小时,期间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含糖饮料。最好在清晨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另外,如果你正在服用降脂药物,检查前要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停药。自行停药或擅自调整用药时间,可能会影响结果判断。
血脂高了怎么办?除了药物,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根本。
控制总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低脂肪食物。
限制动物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减少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等。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情绪。
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小事,其实才是最有效的“降脂药”。
血脂的变化不像血压、血糖那样容易察觉,却是决定心血管命运的关键因子。别等到血管堵了、脑子栓了才后悔。定期做血脂检查,是对自己健康的基本尊重。
特别是那4类高危人群,更应该把血脂检查当成“日常必修课”。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住健康的底线。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10): 833-853.
来源:中医益肾
内容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