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不散,守护历史真实的尊严

来源:【华声在线】

夏博

近日,“游客投诉鲁迅抽烟墙画”一事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25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致电鲁迅纪念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各方的意见他们都会认真听取,目前他们接到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是支持纪念馆保留原有墙画,“感谢大家的关注,也请大家放心:我们作为一家纪念馆,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历史。”

鲁迅指间的那缕青烟,本就是历史镜头的平凡一瞬。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记述父亲“烟不离手”,许广平、萧红等人的回忆亦反复印证。历史人物的真实血肉,恰由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构成。鲁迅之为鲁迅,从来不是完美无瑕的圣像。他的苦闷、激愤、冷峻与热忱,正如那缭绕的烟雾般交织缠绕——正是这活生生的矛盾与复杂,才熔铸出那个在铁屋中呐喊的真实灵魂。

将历史真实的具象再现指斥为“诱导青少年”,实为对公共艺术功能的严重误读。陈列于公共空间的鲁迅形象,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表达,而不是供人模仿的行为指南。若举报逻辑成立,那么历史博物馆中的青铜酒器是否在鼓励饮酒?美术馆里的战争画作难道是宣扬暴力?这种担忧,实则暴露了部分家长对自身教育责任的推诿心态——仿佛社会环境必须预先过滤掉一切“负面细节”,一旦子女沾染所谓“不良习气”,便可轻松将责任甩锅给一幅画、一本书或任何承载真实历史痕迹的载体。

急于擦拭历史“瑕疵”的冲动,往往源于对“完美偶像”的病态迷恋。对此,鲁迅在《战士和苍蝇》中早有警示:“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历史人物的价值正在于其真实的复杂性。若因一支烟便要“净化”鲁迅形象,这与先生毕生痛斥的“瞒和骗”的文化痼疾有何本质区别?

面对历史真实的勇气,恰是鲁迅精神的精髓所在。景墙上那缕青烟,非但不是瑕疵,反而成为检验我们是否具备“正视”勇气的试金石。

我们需要守护的,正是这份对历史真实的敬畏。当景墙上的木刻继续吞吐着历史的呼吸,当鲁迅的棱角在青烟中依然锋利如初,我们才真正继承了那份“敢于正视”的精神遗产。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历史   青烟   尊严   真实   鲁迅   在线   纪念馆   苍蝇   具象   战士   历史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