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山东某面条厂兼职手搓飞机,一架仅需8.8万,网友震惊

飞机不是火箭,但也绝对不是谁想造就能造的。

然而,最近央视《财经调查》的一则报道,硬生生把这件事变成了现实:山东邹平一间面条厂,居然干起了“副业”——手搓飞机。

而且不是遥控模型,是能飞上天、能载人的那种,关键价格还只要8.8万元起,网友看完只剩一句话:“这也能飞?”

报道一出,社交媒体瞬间炸锅,“面条厂造飞机”顶上热搜,网友调侃声、质疑声此起彼伏。

这些飞机到底合不合法,安不安全?

为了搞清楚真相,央视《财经调查》栏目的记者扮成买家,走进了这家位于邹平魏桥镇的工厂。

一进车间,画面就透着股荒诞感。

左边是码得比人还高的挂面和面粉袋子;右边则支着金属架子,几名工人正拿着扳手拧螺丝,旁边散落着旋翼叶片和发动机零件。

根据工厂负责人的说法,他们本来是生产面条机的,但是那些车床、铣床跟造飞机的机床是通用的,所以就顺手做起了定制飞机的生意。

而当记者问道是否售卖整机时,负责人老周也是直接说:自己只负责把这些飞机的套件发给买家,组装我们不管,而且也没有人会查。

为了获取订单,老周还把自己制作飞机的流程和驾驶自制的飞机飞行的视频画面上传到短视频平台。

在这些平台的公开群里,还会发很多还附带“飞机定制”服务的消息,只要大几万到十几万元就能买到一架“自制飞机”。

而评论区的画风更让人意外,真有人认真咨询:“能不能发货到云南?”“手头有点紧,支持分期吗?”

这些提问的人可能没意识到,他们盯着的“便宜飞机”,压根就是没合格证、没适航证,连飞行员都没执照的“三无产品”

而且这些都已经形成了一条危险但高效的灰色链条。

这里就不得不提民航局的一条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177号《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里明确写着,空机重量小于116公斤、燃油容量不超过20升、最大速度低于100公里/小时、失速速度低于45公里/小时的飞行器,可以归为“超轻型飞行器”。

这个标准成了不少民间制造者的“擦边球指南”,他们瞅准了这条界限,把飞行器做得刚好卡在附近。

可这条“灰线”实在太模糊了。“娱乐用途”怎么界定?总不能说飞到居民区上空也算娱乐吧?飞行器到底达不达标,谁来检测?

是靠制造者自己报数据,还是有第三方机构?

真要是出了事故,是算买家操作不当,还是卖家零件有问题?这些问题全是空白,而空白背后,藏着的就是巨大的安全风险。

还有很多制造者连“擦边球”都懒得好好打。

央视记者在一家私人制作工厂里看到,不少待组装的旋翼机空重已经超过100公斤,离116公斤的上限就差一点,可动力系统用的竟是改装过的摩托车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压根没经过任何航空标准测试,能不能在高空稳定工作,全看运气。

网上有不少人把这些制造者吹成“被埋没的天才”,甚至拿他们和莱特兄弟比,这简直是对航空工业最大的误解。

航空领域的每一次进步,从来都不是靠“敢想敢干”的蛮劲,而是靠无数次严谨的实验堆出来的。

莱特兄弟能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敢把自己绑在架子上飞,而是之前做了上千次风筝实验,建了专门的风洞测试气流,反复改良机械结构,光是记录数据的本子就堆了好几箱。

再看看这些“手搓飞机”的制造者,既没有航空专业知识,也没有基础的测试条件。

所谓的“创新”,不过是从网上扒来盗版图纸,照着样子拼零件,把别人的生命当成自己的试错成本。

有人说“存在即合理”,这些旋翼机要是真没用,也不会有人买。

可实际上,国内这些民间造的旋翼机,大多采用共轴反桨设计,机身简陋到极点,除了能满足少数人的“飞行梦”拍视频博流量,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玩笑归玩笑,真到了人命关天的时候,就没人笑得出来了。

2025年9月27日,四川剑阁县的网红“唐飞机”在直播时驾驶自制的共轴双桨飞行器起飞。

上千名观众在屏幕前亲眼目睹了悲剧的发生:飞行器刚离地十几米,突然像被抽了筋的陀螺一样旋转着下坠,砸在地面上瞬间起火。

等消防人员赶到时,驾驶员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这款飞行器是他2024年花35万元买的,在这次坠毁前,已经因为故障从5米和10米的高度坠过两次。

第一次撞坏了村口的酒馆玻璃,差点砸到正在吃饭的客人;第二次摔在自家院子里,机身变形,可他修了修又接着飞。

村长找他谈过好几次,邻居也劝他别拿命开玩笑,村集体甚至发过正式的整改通知,可他全当耳旁风。

最终,这个梦想变成了直播事故的现实悲剧。

航空安全从来都不是“个人选择”,而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

那些把钢管、塑料布和摩托车发动机拼起来的“飞行器”,不是什么“创新成果”,而是拿生命赌运气的危险品。

8.8万的价格听起来很诱人,但再便宜的价格,也买不回一条命。

希望“面条厂造飞机”的新闻,能给所有人提个醒:飞行不是儿戏,安全没有捷径。

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补上监管的漏洞,别让这条灰色产业链再吞噬更多生命。

毕竟,我们想要的“飞行梦”,应该是建立在严谨和安全之上的,而不是靠“手搓零件”和侥幸心理堆出来的空中冒险。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科技   山东   面条   兼职   央视   飞机   网友   飞行器   制造者   旋翼机   零件   发动机   生命   擦边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