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空中发电”:发电量远超地面风机,会撞上飞机吗?

2024年1月,一场悄然发生在安徽绩溪的实验,正在挑战人类千百年来对“风”的认知。不是海上风机,也不是山头大叶轮,而是一种听起来像“放风筝”的新型发电技术:高空风能发电

没有巨塔、没有叶片,只有系着绳索的“飞行器”在300米至3000米的高空中滑翔、回旋,轻巧却高效。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它真的比地面风电更强么?

风越高,电越多——高空风能值不值得?

风能不是新能源,但高空风能,是。

地表风速受地形、建筑、气温等多重干扰,不仅风速不稳定,方向也常常变化。这也是为什么风电机组必须选在特定的海岸线、高山之巅,选址受限。

但当我们把视线抬高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时,风变了。

在高空,没有障碍阻挡,风速不仅更快,而且更稳定。根据多项流体物理测算,300米以上的高空风能密度是地表风能的20到60倍,并且分布广泛,理论可发电时间一年可达6500小时以上,而地面风机通常为2000-3000小时。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模型测算:如果人类能有效开发3000米以下的全球高空风资源,其可利用能源总量是全人类当前能源消耗的近100倍。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抓住”这些飘在天上的风?

不建塔不转叶,空中发电像放风筝一样?

在安徽绩溪,这场名为“高空风能示范项目”的试验选择了一种被称为“泵送式高空风能技术”的模式。通俗点说,就是“风筝拉线发电”。

风筝由轻型气球带升到空中,高空风力驱动它不断上升与拉动,系在地面的绳索随之绷紧。通过绳索带动地面装置的发电涡轮,风能被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每当风筝升至最高点,地面装置收线,风筝回落,接着再升空,如此循环。

整个系统不依赖高塔结构,不用大型风叶,也不占用大量土地。根据公开资料,这套系统的单次循环可以持续发电近10分钟,而在风况理想的地区,日发电能力可比肩同等容量的传统风机设备。

2024年1月初,这套系统首次实现了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4.8兆瓦,标志着我国在高空风电领域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风筝发电真能取代地面风电?难点也不少

虽然听起来很理想,但空中发电也绝不是没有门槛。

首先是结构挑战。发电风筝通常需要在高空中长时间稳定运行,这要求其具备极强的抗风抗压能力。试验中曾多次出现飞行器因结冰、雷暴或高空气流撕裂而中断运行。

其次是缆绳问题。系留缆绳是系统中最关键也最脆弱的一环。它不仅要承受长时间拉拽和高频振动,还要抵御低温、高湿、高风速等极端环境。材料的疲劳寿命、抗腐蚀性、抗雷电能力都是技术瓶颈。

而更现实的难题,是经济性

目前这种高空风能系统的初期成本较高,是传统陆地风机的1.5到2倍,且空中维护难度大,长期运营成本较高。正因如此,虽然理论效率惊人,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不少技术与成本的门槛需要跨越。

真的安全吗?高空风筝会不会撞上飞机?

这或许是公众最常问的问题:这么大一个“会飞”的风筝,万一飘到航线怎么办?

事实是,这项技术的飞行高度通常限制在300米至3000米之间,而民航客机的巡航高度一般在9000米以上,两者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交集。

但潜在风险并非没有。

小型飞机、直升机、农业无人机等活动空域有时会重合。对此,项目方提出了一套应急机制:将发电空域纳入临时飞行控制区,必要时缆绳可自毁断裂,风筝自动降落。此外,还可通过雷达和定位系统实时监控其飞行状态,接入航图系统实现避让。

此外,高空风能不会对鸟类栖息地造成直接威胁,相较于巨大的风力叶片,对生态扰动更小。这也是为何它被许多学者称为“绿色中的更绿者”。

从试验到商业化

高空风能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想法。早在2010年,德国SkySails公司就试图用风筝拉动货船节省燃油;美国Google曾投资开发Makani高空风能项目,虽然最后失败收场,但为该领域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

如今,中国不仅实现了高空风能发电的并网落地,还启动了多套系统的商业预研。这不仅代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又一次抢跑,也预示着新的能源格局正在重塑。

根据《国家能源局“十四五”新能源规划》,风能将承担起未来中国清洁能源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份额。如果高空风能能够商业化落地,那么“风”的利用方式将迎来彻底重构。

写在最后

谁能想到,看似最传统的“风”,如今被以最前沿的方式重构成新希望?

这不是简单的风筝,而是一场能源技术的轻量化革命。它的意义,不只是多一种电力来源,而是让我们看见,未来能源的形态,或许可以摆脱“巨塔+电缆”的束缚,真正进入空域、进入动态、进入无限。

而它是否能飞得更高、更远,还需要更多技术、资金、政策的支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根“风筝线”,连接的不是孩子的童年,而是中国能源转型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科技   发电量   风机   中国   地面   飞机   风能   高空   风筝   风速   空域   缆绳   技术   绩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