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讨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

11月21日至22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讨会暨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线下学术交流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西电、慕课教学西部行工作组、eMOOC联盟、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协办,学堂在线提供支持。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会、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振磊参加并致辞。会议主论坛分别由西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杨明磊、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赵大虎、教务处副处长云广平主持,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领导、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参与教师、一线教师代表等6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吴振磊在致辞中代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他介绍了陕西省在推进“AI+教育”方面的初步成效,并重点解读了近期发布的《陕西省“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吴振磊从构建智能化教育基础环境、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师生AI素养、深化研究与国际交流五个方面,勾勒了陕西未来三年“AI+教育”的发展蓝图,并表示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泉代表主办单位对与会领导、专家和教师表示欢迎。他强调了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发展新赛道和新优势的重要性,并回顾了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实施的“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取得的显著成果。他还分享了西电在项目实施中形成的“严选课程——精细管理——多元考评——政策保障”运行机制及产生的积极辐射效应,表达了与各兄弟院校携手,利用数字资源与技术共同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期待。

在大会报告环节,会议围绕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教育应用、学科建设中的AI赋能实践、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西电苗启广、谢晖,清华大学邢晓丹、牟鹏,复旦大学蒋玉龙,华东师范大学周迎春,西南财经大学许志,青海大学吴玉帅,学堂在线潘守东,厦门大学李渊,塔里木大学张景川分别就AI赋能教育教学成果、智慧教学生态系统构建、教学资源共享探索、AI赋能教学改革和数智课程建设、智慧教学探索、AI辅助统计学课程建设、融合式教师能力提升、AI驱动下的“教”与“学”实践、学科知识引擎赋能、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大学物理A教学形态构建与实践等主题分享了前沿理念与鲜活案例。

会议还设置了“学科引擎”分论坛,聚焦环境工程、医学、机械、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清华大学岳东北和牟鹏、太原理工大学曹昉、南方医科大学张春辉、陕西中医药大学沈霞、西安交通大学王永泉、西电王辉、西安理工大学杨莺等高校的学者,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特定专业领域的课程建设、教学创新与教师发展中的应用路径与实践挑战。

此次会议不仅是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一次高水平学术交流,更是推动中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未来,各参与单位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路径,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自2022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已开展五期,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电承办,通过“克隆班”等技术,共开放423门课程,惠及2.5万名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并在2025年春季学期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设了37门AI赋能教育教学特色课程,有效提升了参培教师的数智化教学能力与课程本土化改造水平。(通讯员:杨楠 林荣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科技   人工智能   高校教师   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教师   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   陕西   青年教师   高校   教育部   会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