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道风物
山东人,如何“饺”动世界!
饺子,堪称北方人厨房里的“万能选手”,能蒸能煮能煎,还能冻在冰箱当“应急粮”。“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的饺子,不仅在千家万户的案板上列队,也悄悄在商业世界里包出了一个财富帝国——“五一”档热映的电影《水饺皇后》的故事原型臧健和来自山东,正是靠着母亲传授的包饺子手艺,从无到有地打造出了湾仔码头品牌。
北方人家家吃饺子,可是能让北方人愿意花钱在外面吃的饺子不多,山东饺子是其中之一。臧健和把饺子做成年入数十亿的产业,餐饮界更有一些山东饺子馆把饺子做成宴席。馅大饱满、口味丰富的山东饺子本身就是一块招牌,在饺子界不说是天花板,也得是房梁。
山东人为饺子持续“赋能”,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触达”。过年过节吃饺子,阴天下雨吃饺子,周六周日吃饺子,就没有山东人不能吃饺子的日子;猪肉白菜、猪肉大葱、鲅鱼、虾仁三鲜,甚至西红柿鸡蛋,更没有山东人不能包进饺子的食物。山东堪称“中国吃饺子豪横第一省”。
在山东吃饺子,一顿饭吃两个也就饱了。
不是饭量太小,是饺子实在太大了。烟台、威海的鲅鱼饺子,一只能有五两重,自己占满一碟,外地人第一次拿到这家伙都不知道该从哪下嘴,犹豫半天,咬一口,饺子只受了“轻伤”。
山东人听外地人提起烟威地区的饺子Pro Max,会忍不住说自家饺子都是正常大小,而这一句话又会炸出不少烟台人和威海人说自家就是包大饺子。山东人在吃饺子这件事上齐头并进,可是吃什么饺子却难达成共识,因为山东的饺子花样实在太多了。
山东饺子首先在皮上就做出不少文章。包饺子的面要揉三次,醒三次,得到一个光溜溜、软乎乎的面团,这样的面不仅口感好,包的时候也不容易破。蒸饺比水饺还要复杂,用的是半烫面。面粉分为两半,一半倒开水,一半倒温水,搅合开了再揉到一起。热水让淀粉糊化,增加柔软,冷水则保留筋性,使得半烫面的蒸饺皮筋道又柔软。蒸饺带着热乎气上桌的时候,抱成个团的肉馅若隐若现,下筷子有一丝迟疑都对不起它。
现在饺子已经不稀罕,甚至变成了冻在冰箱的方便食物。可在旧时,白面饺子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山东籍作家莫言曾说他十几岁时想当作家,是因为听说作家可以一天三顿吃饺子。当年,荞麦、高粱、豆面都曾是饺子皮的原料,比如曹县就有高粱面皮、荠菜馅的红饺子,俗称“杂面扁”。
论地位,饺子馅还是要压过饺子皮一头。
山东的内陆地区更偏爱肉馅,还得是手工剁馅。在猪、牛、羊肉的基础上,可以搭配白菜、大葱、韭菜、芹菜、胡萝卜、西葫芦、茴香……肉+菜的经典搭配也有各式各样的调剂:加点藕,有了脆脆的颗粒感;加点海米,多了一层来自海洋的鲜;蘑菇则相当于奶茶里的芋圆或者椰果,增添滑润弹牙的口感。
山东人包饺子非常擅长就地取材。济南大明湖产蒲菜,也就是香蒲的嫩假茎,每年农历五月至八月是吃蒲菜的最佳季节。这种清鲜的湖中美味,在饺子里也要调味适当,不能盖过蒲菜的清鲜味道。一顿是一个“疗程”,可解济南人乡愁。已有百年历史的济南老字号便宜坊,拿手的是饺子的变体——锅贴,其中最具当地特色的就是蒲菜猪肉锅贴。
在山东的沿海地区,海鲜是饺子的主角。胶东饺子的“头把交椅”就非鲅鱼饺子莫属。细嫩的鱼肉要慢慢刮下来,再取猪肥膘,细细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精肉在上面。白色的鱼肉配上白色的肥膘,加入葱姜水仔细搅打,再切一把韭菜提香。这一口饺子进嘴,丰腴的脂香与鲅鱼的鲜嫩纠缠在一起,韭菜的鲜甜居中调停,把一盘饺子整治得美味异常。
黄花鱼、墨鱼、八爪鱼、海肠、海虾、扇贝、海胆、蛤蜊……山东沿海地区的饺子馅就仿佛是龙宫的员工团建。不同的海鲜,山东人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海虾、猪肉、韭菜组成的三鲜馅是饺子界的王牌组合;黄花鱼与鲅鱼处理方式类似;蛤蜊清甜,搭配清淡的黄瓜,再加入炒鸡蛋,适合炎热的夏天;墨鱼饺子是“饺界黑势力”,墨汁和面制成黑色外衣,内里却是白嫩的墨鱼馅。
不管是什么饺子,在山东都离不开蒜。自己动手砸蒜,再调上小磨香油和香醋,就是山东饺子的黄金搭档。少了这一口,再香的饺子也有缺憾。
饺子在山东不仅馅料丰富,名字也是五花八门。外地人听见山东人说“下包子吃”一定会一脸懵。在鲁中、鲁西的部分地区,饺子被叫做“包子”,或者叫“小包子”,常规的包子则是“大包子”。鲁中、鲁西也有部分地区管饺子叫“扁食”。到了胶东,饺子又成了“箍扎”,按照包饺子双手一捏的动作,又“箍”又“扎”确实形象。蓬莱人则是胶东的“异类”,他们管饺子叫“馉(gǔ)儿”。
山东饺子过于丰富,让人不禁怀疑:山东人是不是吃了太多饺子,所以不得不翻出各种花样,让自己不至于吃腻。毕竟,饺子在山东是可以从正月初一一直吃到除夕的常驻嘉宾。
山东人每年都在跑一场吃饺子的“马拉松”。
作为孔夫子的家乡,山东对于礼仪格外看重,大大小小的节日也因此衍生出各种礼仪,饺子是其中的最大公约数。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除夕,几乎没有山东人不能用饺子来庆祝的节日。即便不是全省齐上阵,那也要派出部分选手作为代表,在餐桌上端端正正地摆一盘饺子。
饺子是山东最爱凑热闹的食物。在胶东,新娘出门,吃一碗双数个的饺子;在东营,小孩出生第12天,盛上99个饺子,寓意长命百岁;在蓬莱,乔迁新居,第一顿饭煮饺子,叫做“稳锅(温锅)”……
“出门饺子进门面”是山东流传已久的习俗。当家人或客人出门远行时,会包上一顿饺子为其送行。淄博博山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工商重地,当地人为了讨口彩,将饺子做成了元宝的样子。外地人第一次见博山元宝饺,大概会说:“这不是馄饨吗?”博山人会拍案而起:“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这也是饺子!”
比元宝饺更吉利的是四喜饺。这一名称来自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能一次性集齐四种“人生巅峰”,四喜饺自然不一般,猪肉馅里面要加入鸡脯、海参、大虾切成的丁,里子有了。面皮则是从两边捏起,形成四个洞,再加入红、黄、黑、青四种颜色的食材,形如花瓣,面子也有了。
除了吃饺子的频率,山东人在吃饺子的历史上也遥遥领先。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饺子就在这里。1978年,考古队在山东滕州的薛国故城遗址发现了一件铜簠(fǔ),其中就有皮包馅的食物,形制十分类似饺子,这一发现将饺子的出现时间上推到了距今2500多年前。
山东人对饺子的长情,背后是硬核农业实力作支撑。山东省农业产值过万亿,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强省。从数量来看,小麦年产量已突破2000万吨,常年位居全国第二,肉蛋奶产量连续32年稳居全国第一,蔬菜和食用菌总产量也是连年领先。此外,东边的黄海也让山东人改成了“放牧”鱼虾的“大草原”,满眼是“网鱼的汉子威武雄壮”。吃一顿饺子需要的材料,山东应有尽有。
山东的农产品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山东人种出了比人还高的大葱,比猪还沉的南瓜,比头还大的地瓜……你永远不知道山东人种地的上限在哪里。这么一看,好像烟台巨型饺子的存在非常合理。
供应充足,质量稳定的各色农产品,为山东人全年稳定连续地吃饺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吃得好,长得高。主副食一网打尽的饺子营养均衡,也喂出了一省的大高个。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19-22岁的青年人均身高都位居全国第三,饺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大蒸饺配海鲜,主打豪横。
摄影/猪猪今天吃饱了
几年前曾有媒体报道,全国注册的饺子馆有超过13万家,其中山东就占了2.6万家,数量雄踞全国首位,堪称第一饺子大省。可是如果你问一个山东人哪家的饺子最好吃?八成你会得到这个答案:“我家的饺子最好吃!”
饺子在山东可以很大,臧健和在异乡白手起家,用水饺建立起一个商业帝国;饺子在山东也可以很小,每个山东人都能做出充满味觉记忆的饺子,一个饺子进嘴,绽放的就是家的味道,填饱肚子,更抚慰山东游子的心绪。打开在线地图搜索,可以发现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台北市有几十家山东饺子馆,用一种坚守持续抚平游子的精神褶皱。或许也正如朱亚文在《水饺皇后》里饰演的“香港鲁警”那样,一代又一代山东人来到香港,乡音无改,口味依然,每当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家乡的样子便浮现在眼前。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