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大反转!日本起源说彻底崩塌,谁才是小豆真正的“老家”?

真相确定了,日本并不是小豆的唯一起源,中国也是小豆的起源地之一。

近期,在山东淄博的小高遗址,考古人员从891份浮选样品中,发现了45粒看似不起眼的碳化小豆,但经过检测,这些碳化小豆距今已有9000年历史比之前我国境内发现的碳化小豆提早了4000年!

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日本学术界长期以来持有的“日本小豆起源论”,更将东亚地区“粟类+豆类”为主的旱作农业体系向前追溯至9000年前。



中美联合团队突破性发现

山东淄博小高遗址,是典型的后李文华遗址,年代跨越距今9000至7500年。

为了确定出土的小豆年份,山东大学与山东文物考古研究院、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单位组成国际团队,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工作和碳-14测年研究,确定了这些炭化小豆的年龄。

研究团队共分析了891份浮选样品,获得了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从中辨识出45粒炭化小豆。



改写农业历史

这一发现直接改写了东亚农业起源的历史。

这些小豆是目前黄河流域已知最早的小豆遗存,使黄河流域小豆利用的时间提前至与日本绳文早期的证据相当。

此前,日本学术界一直坚持日本是小豆的起源中心,甚至提出了“日本驯化-回传中国”的模型。但山东9000年前炭化小豆的发现,用坚实的考古证据打破了这一观点,证实了中国也是小豆的起源地之一。

在小高遗址,小豆与大豆、粟、黍等作物在日常生活遗迹中共同出土。这表明9000年前黄河下游地区已经形成了“粟类+豆类”复合作物体系。

而豆类在这一体系中,既能通过与粟类轮作,改善土壤,而且还能补充饮食中粟类缺少的蛋白质和油脂,充分体现了我们先民掌握了作物组合的生态农业智慧。

研究团队还将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了比较,发现小高遗址出土的小豆平均体积仅为5.8立方毫米,是目前所有考古遗址中最小的,体积增大主要发生在距今4000至2000年,驯化过程较为迟缓。


这些小豆虽然体积很小,但它们的力量却足以撼动长期以来的学术观点,证实了东亚农业起源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精彩。

而且这不只是一个关于起源的争论,更是对人类农业文明演进史的重要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历史   小豆   日本   起源   老家   遗址   东亚   发现   黄河流域   遗存   农业   豆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