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CL家的两个“孩子”有点让人看不懂,雷鸟AR眼镜在今年第二季度把全球出货量第一拿到手了,可同为雷鸟品牌的电视,表现却差了一大截。
有消费者说知道雷鸟,但买电视时还是先想到海信、TCL主品牌这些,这种“认AR不认电视”的情况,其实正暴露了TCL双品牌打法的大问题,说白了就是精力太分散,反而把自己稀释了。
雷鸟电视是TCL在2017年推的互联网品牌,一开始就盯着线上性价比市场,起售价大概4000元。
TCL当时想法挺明确,就是想靠这个“年轻孩子”应对小米、乐视这些互联网品牌的冲击,毕竟2013到2016那几年,互联网电视火得不行。
老实讲,雷鸟后来也确实给TCL帮了忙,2024年有数据显示,它的线上销量份额比之前涨了不少,成了TCL国内彩电业务增长的关键。
而且今年还敢推出39999元的115英寸大电视,比海信同尺寸的便宜一半,这步棋确实激活了一些想买巨幕电视的用户。
但问题也跟着来,2022年雷鸟电视出货量才95万台,连红米的一半都不到。
到了2025年,不管是大尺寸电视销量,还是线上整体占比,都比不上小米,甚至均价还降了,比行业均价低了好几百,连一款能进TOP榜单的机型都没有。
我觉得这事儿不怪用户“不认”,毕竟雷鸟想冲高端,可消费者脑子里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性价比”上。
你想啊,同样预算,大家肯定更愿意选TCL主品牌,毕竟主品牌的名气摆在那儿,雷鸟这就像个“小跟班”,想出头太难了。
更有意思的是,TCL靠双品牌确实把全球电视出货量冲到了第二,MiniLED电视也拿了全球第一,但高端市场还是没站稳。
2024年TCL单价8000元以上的高端电视营收占比还不到12%,跟三星、索尼比差远了。
有调研说,只有两成多的人觉得TCL代表“技术领先”,反观三星、索尼,一半以上的人都这么认为。
雷鸟在北美靠低价卖得好,反而让大家更觉得TCL是“平价品牌”,这真是帮了倒忙。
雷鸟电视能推出39999元的高端机,靠的其实不是自己多厉害,而是TCL的供应链给劲儿。
华星光电的面板生产线让大尺寸电视的成本降了不少,MiniLED技术也让画质提升了很多,这些都是母公司的资源。
但说实话,做电视光有好硬件还不够,运营和生态也得跟上。
雷鸟一开始还跟腾讯视频、优酷合作搞内容,本想靠内容吸引用户,可到2025年上半年,它的OTT业务连行业前五都没进去,跟欢网、酷开这些比差太远了。
而且它连线下门店都没有,现在买大家电,很多人还是想线下看看实机,没有门店,销量自然上不去。
这就像一个孩子,吃饭靠爸妈喂,自己不会做饭,也不会交朋友,怎么能独立长大?雷鸟现在就是这样,技术靠母公司,运营没亮点,连用户认知都没建立起来,想高端化根本不现实。
更麻烦的是,外部竞争还越来越激烈,2024年海信的全球电视销量已经超过TCL了,国内高端市场也比TCL强。
小米更不用说,“人-车-家”的生态做得越来越成熟,电视均价比雷鸟高了快2000元,线上销量还稳居前列。
TCL一边要跟海信拼技术,一边要跟小米抢生态,还要分精力管TCL和雷鸟两个电视品牌,怕是顾不过来,资源一分散,每个品牌都做不精。
现在AI电视又成了新趋势,有预测说未来几年AI电视的增长会很猛,等渗透率到三四成的时候,全球一年能卖六七千万台。
这对TCL来说是个机会,但也更考验双品牌的协同能力。
雷鸟AR在技术上有优势,比如能实现全彩光波导,亮度也够高,如果能把AR的交互技术用到电视上,搞个“AI大屏+AR眼镜”的组合,说不定能打出差异化。
可要是还像现在这样,雷鸟电视和主品牌各干各的,AR的技术优势也用不到电视上,那TCL在AI时代还是抓不住机会。
毕竟现在电视行业的竞争,早就不是比谁性价比高了,而是比谁能定义未来的场景,谁能给用户更好的智能体验。
TCL的双品牌打法现在已经显露出“稀释”的问题了,雷鸟AR是很亮眼,但电视拖了后腿,而且两个品牌还存在内耗,外部竞争又紧。
与其让雷鸟电视在高端市场硬撑,不如把雷鸟的AR技术和主品牌深度融合,让雷鸟成为TCL撬开智能生活的技术支点,而不是一个分散精力的“小品牌”,不然再这么下去,TCL想坐稳全球第一的位置,怕是很难。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