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最早走红的,也不是最“流量体质”的,却成了国乒队史第三位蝉联奥运女单冠军的传奇人物。
30岁的陈梦再谈退役话题,依旧那句掷地有声的回应:愿意为喜欢我的人再拼一把。
这不是简单的情绪表达,而是对热爱的再确认。
这次,不妨一起走近她,看看一个不被定义的陈梦,是怎样靠“松弛感”活成了王牌。
很多人都说陈梦不是自带主角光环的“奇迹少女”,而是那种“慢热型冠军”:起步早,出头晚,爆发稳。
可5岁入门、13岁进国家队、17岁就拿下世青赛四冠的人,要是也算晚,那不少选手可能连“发育”都还在原地打转。
问题是,打得好是一回事,出头早是另一回事。
别人打出成绩后马上一线露脸,她低调得像国乒的“隐形富豪”——实力顶天,就是出镜率欠奉。
直到27岁才首度登上奥运舞台,结果就是东京奥运会女单金牌,直接给全国观众刷了个“深度记忆”。
说实话,那时候她说的“我的时代到来了”这句话,如果是网红说的,估计评论区早已经翻车。
但从一个十几年没被捧、靠硬功夫才蹭上镜头的姑娘嘴里说出来,倒显得真诚,甚至带着一股“总算轮到我了”的质朴喜感。
可互联网不是奖牌榜,键盘比球拍更难应对。
她说完那句“我的时代”,就像在网上点了一盏灯,引来了飞蛾,也招来了喷子。
有说她“蹭资源”的,有说她“排挤后辈”的,还有直接写长文分析她“背景雄厚”的。
总之,陈梦第一次在网络世界红了个遍,但红得方式并不完全靠掌声。
不过她也不是玻璃心的那种人,比起用语言反击,她更擅长用球拍堵嘴。
去年巴黎奥运会,她再次碰上孙颖莎,两人隔空对战再次成为全网焦点。
这一次,她没说“我的时代”,但4比2的比分助她再度加冕,成为国乒史上三位蝉联奥运连冠的女选手。
可“打赢”归“打赢”,质疑声并未因胜利而偃旗息鼓。
这不,比赛一结束,“要不要退役”成了新一轮全民围观的主题。
站在“人设维护”的角度劝她退、从“资源分配”的角度希望她退出,还有一部分人就是单纯看不惯她还没走。
她也没立马解释什么,反而在节目里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如果还有机会,就不想退役。
不是咆哮,也不是煽情,只是平静地把“我还想打”这件事摆在了台面上。
很多人不理解,30岁的陈梦还有什么好拼的?
确实,从生理学角度看,女乒运动员的巅峰期往往停在25岁上下,过了30岁,再战奥运基本属于“超纲挑战”。
可陈梦从没被主推到稳坐主力,再到“封神封后”,谁说不是个“中年逆袭”的励志剧本?
更妙的是,她“黄金期”不光打球打得猛,综艺也上得风生水起。
参加《是女儿是妈妈》节目,她不是在扮演“运动员典范”,而是跟着主持人一起谈天说地,回应质疑。
关于“400亿买名额”的八卦,她说自己都没挣到过这么多钱。
有人说她蹭自家表哥黄晓明流量,她回得更干脆:不想要,谁爱要谁要去。
是的,那些流量,她不稀罕。
而且,巴黎封后之后,她并没有立刻满世界征战比赛。
反而退掉了国际排名,取消了参赛计划,上了节目、拍了封面、开了工作室。
在球场上看惯了一个“步步为营”的冠军,结果打开社交平台,却刷到同一个人正在认真盘发、研究妆容、测评爽肤水。
这种反差,放在别的运动员身上可能会显得违和,但放在陈梦这里,倒像是“生活开小差”的奖励环节。
毕竟打了二十多年乒乓球,她也不是只会握球拍,谁说乒乓球运动员就得一副“国字号脸谱”?
粉色运动服、小动物手机壳、以及“护肤三件套教学”,她早就把自己从“女乒大将”扩展成了“粉丝闺蜜”的双重角色。
有时候她拍个Vlog,粉丝看着她化妆、喷香、喝茶、逛街,纷纷留言:原来冠军也有少女心。
而她自己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在镜头前上演“体育版生活实录”,这些操作,怎么看都不像已经退下赛道的人。
再看看她那副金色美甲——不是为了上节目美一美,而是专门在巴黎奥运会前选定的颜色。
金色当然不是随便挑的,比赛就得奔着冠军去,这句话不说也写在了那层亮片里。
不过,别看她平时笑得温和,其实也有“拉窗帘哭三小时”的低谷期。
曾经在一次团体赛中,她失利压力大到把自己锁进卫生间一顿猛反思。
不是每一位世界冠军,都能坦然面对“被骂不配上场”的舆论轰炸。
巴黎奥运会拿下第二块金牌之后,她没有去庆功,也没有继续抢比赛资源,而是一头扎进了青岛的儿童福利院。
对外身份变成了“慈善推广大使”,对内还是那个教小朋友握拍、发力、练正反手的小陈教练。
小朋友怯生生地举着“新年快乐”的字条,请她签个名,她蹲下身来,就像一个姐姐一样耐心陪他们打球。
这个时候的她,不用穿国家队队服、不必站领奖台,只要笑一笑,孩子们就觉得她是最厉害的人。
她从没把自己捧上神坛,但却成了很多孩子心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偶像。
正是这种“松弛感”,让她慢慢从“国乒封神榜”里走出来,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起有伏、有光芒也有阴影的“可爱真实人类”。
也难怪网友纷纷调侃:如果哪天陈梦宣布开美妆品牌、出运动Vlog教程、进军生活博主领域,恐怕连广告词都不用改。
不过,别被她最近的“综艺感”迷惑,她没说自己退役,也没宣布彻底离开。
今年,她悄悄上线了个人工作室,发文没有提成绩,也没有谈未来复出,只写了一句:每一次挥拍,都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她没有公开说自己要参加下一届奥运,但也从没放弃训练。
如果可以,她还想为了支持她的人在拼一次,哪怕,是需要从零开始打起。
不被定义,也不主动归类,就那么自在地活成一个不容易复制的“陈梦”。
如果哪天她选择回归,没人会觉得惊讶:如果她安静地把球拍挂起,也无须遗憾。
她已经用两枚奥运金牌、一场场自我挣扎后的胜利,证明了自己是谁。
参考资料
陈梦首次回应“退出世界排名”:有舍才有得,如果要打就从零分开始.环球网 [引用日期2025-07-07]
陈梦坦言“不想退役”,期待再参与奥运:很享受打乒乓球,在奥运会上是我最幸福的时候.环球网 [引用日期2025-06-15]
聚焦|陈梦谈“我的时代到来了”争议:奥运夺冠后仍遭质疑很煎熬.百家号-九派体育 [引用日期2025-05-28]
追梦就要不畏险阻!从“大梦”到“梦姐”,陈梦在成熟中进步,一切都不晚.《北京青年报》体育部官方百家号 [引用日期2023-03-24]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