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银行办业务,碰到一位阿姨拿着存折急得满脸通红,说自己存了三年的定期马上到期,本来想转成五年期稳拿收益,结果柜员告诉她现在连大一点的商行都停售五年期存款了。
这不是个例,央行刚公布的10月数据更扎心: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34万亿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最大跌幅,曾经被国人当作压舱石的长期存款,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当银行开始悄悄收回五年期存款的入场券,我们手里的钱,到底该换成什么才能既保安全又有收益?

不是银行小气是趋势所迫
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一直是普通人的避风港,大家宁愿锁定几年资金,也要换那比活期高不少的利息,尤其是中老年群体。
总觉得把钱放进长期定存,就像给未来上了份保险,但从今年年初开始,不少人发现银行的利息表变了味:有些银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居然比三年期还低,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到了年底,更极端的情况出现,中小银行集体取消五年期存款产品,就连国有大行的五年期定存也开始限额度、限渠道,很多人骂银行不讲情面,其实换个角度想,银行也是被逼的。
现在经济环境下,利率长期下行已经是业内共识,要是银行现在还推出利率较高的五年期存款,未来几年市场利率降得更低,银行就得用高价揽来的存款去放低息的贷款。

中间的息差会被压得越来越小,甚至可能亏本,之前搞利率倒挂,就是想引导大家少存长期款,现在直接取消产品,不过是把这种趋势摆到了明面上。
从市场信号来看,这绝非临时调整,前几年火遍全网的大额存单,现在五年期的早就踪影全无,如今普通五年期存款也步了后尘,这都是利率下行的连锁反应。
有业内朋友透露,现在中小银行只是先动手,如果明年利率继续走低,国有大行很可能也会跟进,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靠长期存款躺赚的时代,是真的要结束了。

钱都去了这三个地方
央行的数据不会说谎:10月单月减少的1.34万亿存款,相当于全国每人平均取走了近1000元,而从7月开始,每月存款都在减少,《2025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更直接。
倾向更多储蓄的储户占比降到了62.3%,比上季度少了1.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人受不了低利率,开始给手里的钱找新出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资金主要流向了三个方向。

最稳妥的去向是储蓄式国债,作为财政部发行的无风险产品,它的安全性和银行存款一样,但收益更有优势,11月刚发行的储蓄式国债。
三年期票面利率1.63%,五年期1.7%,比国有大行同期定存利率高出不少,但国债的问题也很突出,额度太紧张。前几年每次发行国债,银行网点刚开门就被抢空,线上渠道更是秒光。

有位退休教师告诉我,她专门定了闹钟抢国债,结果连续三次都没抢到,现在银行取消五年期存款,估计下次国债抢购会更激烈,最主流的去向是银行理财。
国债抢不到,银行理财就成大多数人选择,毕竟额度充足,随时能买。虽然打破刚性兑付后,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但风险其实可控,尤其是R2级别的中短债产品,很少出现亏损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2.5%左右,比三年期定存高1个百分点,这个收益差对普通家庭来说很有吸引力,数据也能证明它的热度。
截至三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突破32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持有理财的投资者更是达到1.39亿人,同比增长12.7%,最激进的去向是A股市场。

去年9月以来,A股开启牛市行情,今年更是突破4000点,创下十年新高,成功吸引了一批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A股有个规律,大概每十年就会有一轮大行情。
2005年从1000点涨到6000多点,2015年从2000点附近冲到5100多点,现在政策扶持力度大,高科技产业又在爆发期,不少人觉得这是十年一遇的机会。
今年前10个月,新增A股开户数达到2245.8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57%,其中不少都是从银行存款转过来的资金。

钱要分两份花才安心
面对这么多选择,很多人反而更迷茫:到底该把钱放哪,其实关键在于分清自己的需求,你的钱是用来应急的保命钱,还是可以长期投资的闲钱,这两类钱的配置逻辑,完全不一样。
先说说保命钱,也就是三到六个月的生活费,以及可能用到的医疗、养老储备金,这类钱的核心需求是安全、随时能取,收益反而是次要的。

所以最适合的还是银行存款,哪怕利率低也没关系,可以选择活期存款搭配短期定期,比如把一半钱存三个月定期,一半放活期理财,既能保证流动性,又能比单纯存活期多赚点利息。
千万别为了追求高收益,把应急钱投进股票或长期理财,万一急用钱取不出来,反而会陷入被动,再说说闲钱,也就是短期内用不到、可以承受一定风险的资金。

这类钱可以根据风险偏好分成三部分配置,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人,优先选储蓄式国债和R2级银行理财,国债抢不到就重点布局银行理财,尽量选期限在6个月到1年的产品。
既能锁定收益,又不会把资金套太久,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人,可以拿出一半资金买银行理财,另一半配置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基金。

既能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又比直接买股票风险低,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人,也别把所有钱都投进股市,建议保留30%的资金在银行理财里,作为安全垫,剩下的再去布局股票或股票型基金,避免市场波动带来太大损失。

比收益更重要
经常有人问我,现在利率这么低,还坚持把钱存银行的人是不是傻,其实我特别理解这些存款钉子户,他们守的不是那点利息,而是内心的安全感。
国人爱存钱的习惯,从来都不只是为了收益,更多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疗费、突然的失业,这些都需要一笔随时能拿得出的钱来兜底。

存款带来的这种踏实感,是股票、基金再高的收益都给不了的,我认识一位做小生意的老板,他每年都会把利润的40%存进银行定期,哪怕身边人都劝他去做投资,他也不为所动。
他说:生意有赚有亏,银行里的钱就像我的后盾,哪怕生意赔了,一家人的生活也不会受影响,这种想法很实在,也很有道理,资产配置没有绝对的最优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五年期存款取消了,我们该怎么办,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慌、不贪、不盲从,不慌是因为这是利率下行的正常趋势,提前做好准备就能应对。
不贪是指别被高收益诱惑,任何承诺保本高息的产品都要多留个心眼,不盲从是说别跟风买别人推荐的产品,要结合自己的资金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做选择。

结语
未来利率可能还会走低,银行的存款产品或许还会调整,但只要我们分清资金用途,做好合理配置,既能让钱生钱,又能守住内心的安全感。
毕竟,理财的终极目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我们在面对生活时,多一份从容和底气,这,才是最宝贵的收益。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