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致癌是真的吗?哈佛大学调查11万人长达36年,结论终于出来了

张阿姨是个讲究人,头发银丝见白后,每隔几个月就要跑理发店染发。老伴在旁边一脸担忧,“这么多年染,万一染发剂真有害咋办?”张阿姨也不是没听说过“染发致癌”“头发染多了容易生病”的说法,可望着镜中年轻了几岁的自己,她心里打鼓又舍不得放弃。

其实,这个困扰无数爱美人士的疑问,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冒出来的。一则新闻、一条留言、一句“专家提醒”都让大家反复纠结:染发,真有那么大风险吗?最近,一项覆盖11万女性、持续36年的哈佛大学大型研究公布了权威结论,在医学界和广大普通人中掀起不小波澜。

那么,这项世界级的研究到底怎么说?染发致癌,是杞人忧天,还是确有隐忧?这个结论,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哈佛36年权威大调查:染发和癌症,到底什么关系?

染发致癌到底靠不靠谱?为了破解这个流传多年的谜团,哈佛医学院携手美国多家机构展开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超长期、超大规模医学观察:自1976年起,11.7万名30-55岁的美国女性进入追踪队列,涵盖各类人群、生活习惯和染发频率。

受试者每两年便要填写详细问卷,包括“是否染发”“频率多少”“患过何种重大疾病”等。由于队伍多为护士,对健康记录极其配合,超过90%的人长期坚持,使得数据极为稠密和严谨。最终成果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成为史上关于染发与健康最重磅的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非常明确:

普通人群日常染发,与患癌风险关系极低,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人无需恐慌。某些癌症的风险略有波动,例如基底细胞瘤风险增加约5%,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分别上升2%-9%和9%

有趣的是,染发反而与脑癌和肺癌发生率呈负相关,分别降低了28%和6%。整体评估下来,没有强有力证据证明染发直接增加整体癌症发生概率

这些数据,是数十年如一日严密追踪的成果,比起坊间传言有着不可比拟的权威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日常染发,无需因“致癌”标签而焦虑。但为什么染发剂还是屡次被列为关注对象?这要分两方面来看。

染发剂“致癌物名单”怎么回事?谁更应该注意?

许多人一看到“致癌物名单”就陷入恐慌,但其实存在巨大误解。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职业性染发暴露”列为2A类(很可能致癌),将一般染发剂列入3类(证据尚不足)。

2A类针对的是长期、高频直接与染发剂打交道的理发师和美发行业从业者——他们每日反复接触浓度较高的化学品,风险自然有所提升。而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染发频率和染发剂用量远远低于上述人群,因此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没有确切证据显示偶尔或常规染发会显著致癌

值得注意的风险反倒是某些染发剂成分如对苯二胺(PPDA)等易致过敏/皮炎,部分劣质产品还可能含有重金属超标的隐患。此外,过去曾有染发剂中使用「非那西汀」等已被列为高风险添加剂,目前正规产品已基本淘汰。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年复一年、反复暴露于染发剂中的理发店工作人员,以及选购/使用来源不明、廉价且无认证标志的劣质产品。

日常染发,怎样做才能更安全?专家这样提醒

虽然长期大规模研究已经证明绝大多数正常使用染发剂的人不必担心致癌问题,但为了安全起见、降低个体敏感或过敏风险,权威医生和专业学会依然给出如下安全染发建议

建议每年染发次数不超过2次

如果需要遮盖白发或追求新发色,可适当延长间隔,以减少频繁暴露。

尽量避免混用不同品牌、种类的染发剂

以免引发化学反应,加大刺激和不良反应风险。

染前务必做皮肤过敏测试

部分人对染发剂敏感,涂抹前可用少量在耳后/手腕测试48小时,如有红肿、瘙痒立即停止使用。

染发前,在发际线、耳后、头皮等处涂凡士林或乳霜

减少染发剂与皮肤直接接触,避免刺激。

孕期、哺乳期、皮肤破损或免疫力低下时尽量避免染发,以防风险。

最关键的是,务必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国家认证的染发剂

并仔细查阅成分表,规避可疑或被淘汰的风险添加剂(如非那西汀)。

染发后做好头发护理

避免强光暴晒和过高水温,延长发色持久,也减少后续损伤。

实际上,即便染发剂被归为“致癌物”行列,但其证据不强、风险极低,不必因为夸张说法就彻底否定爱美权利。合理选用正规产品、适当控制染发频率,是科学爱美的最好办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遮白发、换发色本就是生活乐趣。哈佛大学36年、逾11万人的权威调查已充分佐证,普通人群日常染发,几乎不会显著提高总体患癌风险

恐惧染发致癌的传言,大多是互联网上的夸张转述或者基于极端案例的误读。只要你坚持选择正规染发剂、规范操作、不过度频繁染发。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BMJ:美国女性染发与癌症风险36年随访研究》

《IARC致癌物分类清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权威解析:染发剂与健康风险》

《国家药监局染发产品安全监测通报》

《染发与皮肤科临床风险共识》

《BMJ医学期刊:永久性染发剂与癌症关系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时尚   哈佛大学   结论   染发剂   风险   癌症   致癌物   权威   爱美   头发   正规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