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51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宪章》(United Nations Charter),其开宗明义的宗旨,便是“欲免后世再遭战祸”。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宪章的起草者们,颠覆了此前数个世纪的政治与法律实践:侵略,将不再被容忍;战争,唯一正当的理由,只剩下自卫。
然而,一篇发表在美国(United States)《国家》(*The Nation*)杂志上的评论文章却指出,这一旨在约束战争的、战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如今,正濒临崩塌,而美国,似乎非常乐意,将其彻底推翻。近日,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授权在委内瑞拉(Venezuela)沿岸的国际水域,发动的一系列无人机袭击,便是这一危险趋势的最新例证。
9月2日,特朗普政府,授权对一艘位于委内瑞拉沿岸国际水域的小船,进行了无人机袭击,船上11人,全部遇难。特朗普当晚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些人,是正在“运输非法毒品”的“恐怖分子”。
然而,正如众多法律学者所指出的,这次袭击,显然是非法的。即便船上的人,真的是在贩毒,贩毒,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视为一种“武装袭击”,因此,也就不构成,采取自卫行动所必需的“迫在眉睫的威胁”。这些贩毒者,或许是罪犯,但他们并非战斗人员——也就是说,他们是平民。而平民,在不直接参与敌对行动时,不可能成为被合法攻击和杀害的目标。
有评论因此认为,特朗普与他的前任们,其本质的不同,或许并不在于其行为本身,而在于,他,似乎已懒得再假装,去在乎国际法。
文章回顾称,无论是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还是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尽管他们,都在不断地,突破国际法的边界,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会试图用法律的语言,来掩盖其最严重的侵权行为,并为其行动,提供事前的法律辩护。例如,布什政府,曾试图为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寻求国际社会的法律合法性;而奥巴马政府的律师,则通过重新定义“迫在眉睫”(imminent)一词,来为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的无人机暗杀行动,提供“法律依据”。
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则似乎已抛弃了这种哪怕是敷衍的“法律合法性”。其副总统J·D·万斯(J. D. Vance),在被问及此次袭击是否构成“战争罪”时,便曾回应称:“我才不在乎,你怎么称呼它。”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51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其宗旨,是“欲免后世再遭战祸”。八十年后,在加勒比海的国际水域上空,一架无人机,向一艘小船,发射了导弹。从一份旨在用法律,来约束战争的庄严承诺,到一次无需任何法律辩护的、赤裸裸的法外刺杀,其背后,或许,是一个旧秩序的、漫长的崩塌。当“强权即公理”的丛林法则,再次,以一种毫不掩饰的方式,回归国际舞台时,我们,又该如何,去避免,那场曾被我们的先辈,誓言要永远终结的战祸,再次重演?
作者介绍: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