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摊上事了。这回不是火箭爆炸,不是机器人失控,而是——被特朗普算计了个底朝天。
原本看着是化敌为友,结果反倒进了套。更离谱的是,特朗普那边还没进白宫,局就已经下好了。
电话打得热络,话说得漂亮,马斯克一边听着“你是美国之光”,一边股价断崖式下跌、补贴被砍、还被冷嘲热讽。
你以为是合作,结果是伏击;你以为是盟友,结果是操盘手。
这一盘棋,从头到尾,马斯克就没坐在桌上。
2024年6月14日,特斯拉股东年会现场,马斯克对特朗普的态度出现罕见转向。他不仅在大会上当众称赞特朗普是“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超级粉丝”,还主动透露:这位前总统常常打电话给他,语气还“相当友好”。
特斯拉董事席上鸦雀无声,资本圈则是一阵哗然。
而在这之前,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向来剑拔弩张。从2020年到2022年,两人多次隔空开火,马斯克批特朗普“没什么作为”,特朗普则骂马斯克“爱说谎话”。
可就在2023年底开始,舆论风向突然扭转,美媒曝出:马斯克已拥有特朗普的私人号码,可随时通话。两人谈的事情五花八门,从太空军扩编到移民管控策略,谈得热火朝天。
从表面看,是政治与科技两个大佬“惺惺相惜”。但掀开这层面纱,底下却是一张早铺好的政策棋盘。
拜登政府上任后,2021年白宫召开清洁能源峰会时,通用汽车和福特CEO被隆重邀请,唯独没有特斯拉的名字。
马斯克感到被羞辱,公开发文质问“为何世界第一的电动车企得不到总统的认可”。一位在电动车领域砸下数百亿的企业家,却遭遇政策冷处理。
特朗普把这一点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马斯克虽不是政治人物,但其在硅谷、华尔街、舆论场的影响力无人能敌。
而且,拜登政府频繁亲近工会势力,反而让“非工会背景”的特斯拉始终站在冷宫边上。这种微妙落差,给了特朗普充足的操作空间。
于是他出手了。不是明着拉拢,而是通过吹捧“电动车是美国制造的代表”、“美国要在新能源领域做世界领头羊”这样的表述,把特斯拉轻巧地绑到了自己的政策愿景中。这些话马斯克听着舒服,资本市场也听得热血沸腾。
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谁说了什么,而是特朗普借马斯克之名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迅速在硅谷和能源资本中扫清了一批疑虑。
在2024年大选舆论战打响之际,这一波“科技牌”操作,既没付出代价,也顺利提升声望。
马斯克以为找到了理解他的盟友,却没意识到,特朗普只是在按部就班地设局。一手政策姿态、一手商业暗示,特斯拉被不动声色地推到了政治舞台中央。
也正是在这场“蜜月期”还没完全结束之时,特朗普的真面目很快亮了出来。
2025年6月30日,马斯克突然在X平台连发三文,痛批《大而美法案》“令人作呕”“疯狂且有破坏性”,称该法案“为落后产业提供施舍,却打击创新”。
就在特朗普第二次执政后不到一个月,他主导的这项法案获得通过。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将削减包括7500美元电动车抵免在内的大批绿色补贴项目,直接影响对象包括特斯拉。
这套政策一出台,资本市场立刻做出反应:一周内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超过10%,市值蒸发约860亿美元。
马斯克在多个平台用词极为激烈,甚至声称“如果这种趋势继续,美国将走上债务奴役快车道”。
而特朗普则迅速反击,在一个采访中直言:“马斯克的公司靠补贴长大,失去了就发疯了。”更刻薄的是,他还补了一刀:“如果没补贴,他可能早回南非去了。”
这一句,把马斯克从硅谷神坛上直接拉回成了一个“政策依赖者”。而背后真正动手的,正是那个不久前还向他抛橄榄枝的特朗普。
摩根大通的内部评估数据显示,如果取消7500美元抵免政策,将导致特斯拉年运营利润减少12亿美元,占2024年预计利润的17%。
特朗普看上去是在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实则是在打击马斯克的议价能力。作为曾经可能担任白宫顾问的候选人,马斯克的政治信誉与经济力量在短期内遭遇双重折损。
未来基金LLC的投资经理加里·布莱克公开表示:“政策不确定性正在动摇长期投资者信心。”他本人已开始减持特斯拉股份。
如果说之前马斯克还能抱有一丝幻想,那么这场“政策暴击”之后,他才终于意识到:那套关于“电动车未来愿景”的承诺,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成就特斯拉,而是为了稳住特朗普自己的政治棋局。
法案落地时间精确,市场反应激烈,每一个数据都指向一个结论:特斯拉的价值,不再掌握在工程师和消费者手里,而在白宫的一支笔下。
而马斯克的回应,也终于在下一阶段做出了彻底改变——他决定亲自下场,成立政党。
2025年7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成立“美国党”,一句“还给你们自由”,让全美舆论为之一震。
但实际上,三天前他就已经预告:只要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他就立即组党反击。一切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笔。
法案于7月4日正式签署生效,马斯克当天发起一项全民投票,询问是否应创立一个“跳出两党体制”的新政党。
124.9万人参与投票,其中支持者高达65.4%。次日清晨,他就宣布了“美国党”的正式成立。
这一政治动作的目标极为清晰:集中火力攻下3个参议院席位、810个众议院席位,利用小席位撼动摇摆法案。马斯克不再甘当政策游戏的被动者,而是试图跳出规则、自己画出战场。
但这一步,远比设计火箭复杂。美国两党体制坚如磐石,过往所有“第三党”都在历史中销声匿迹。哪怕马斯克手握亿万资金与互联网声量,也无法绕开制度设限。
美国435席众议院中,两党已经牢牢掌控418席,其余17席被独立派或小党占据但毫无实质立法影响力。
特朗普没公开回应“美国党”的挑战。
但在多个场合,他已经通过媒体暗示:“玩政治不是靠流量”,“喊话不等于立法”,话音未落,其背后的政治机器开始游说多个红州修改竞选登记资格,限制“非两党人士”参选路径。
马斯克试图出牌,却发现牌桌早就被对方订好尺寸。他唯一的“政治武器”——民间支持——在制度面前也显得捉襟见肘。这一轮反击,更像是一种姿态而非实质突破。
不过,他的反抗并非毫无意义。“美国党”的成立,是马斯克政治觉醒的标志,也是他首次用制度挑战制度本身。但这种挑战,是否真能撼动权力中枢,仍需拭目以待。
而在这场权力博弈背后,我们更应看到:特朗普早已识破马斯克的急性与不满,并把一切安排在了政策、资本、选票的夹缝中进行收割。他没等入主白宫才动手,早在私人电话连通那一刻,局就已经下完了。
马斯克与特朗普越走越近 由“共同敌人”拜登促成?.直新闻.2024-06-17
特朗普马斯克再“掐架”,最受伤的还是特斯拉.环球网.2025-07-02
宣布成立“美国党”,马斯克真跟特朗普干上了?.新京报.2025-07-06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