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所 | 不用强迫自己一直“跑”,别再责备自己不自律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列了一张详细的自律计划表:每天早起健身、晚上读书1小时,前三天雷打不动执行,可到了第四天,加班回家后只想瘫在沙发上,计划全被打乱。


看着空白的打卡记录,你忍不住骂自己“没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怀疑“这样的我永远做不成事”——其实,这种“间歇性堕落”的状态很常见,没必要因此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更不用急着否定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间歇性堕落”?


原因往往有两个。


第一,你对制定的目标并非完全认可。


比如看到同事考证书,你也跟风报名,却没认真想过这个证书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听说“读书能提升自己”,就强迫自己读完全不感兴趣的领域书籍。当目标不是源于内心真实需求,执行时自然缺乏持续动力,一旦遇到一点麻烦,就容易放弃。


第二,做计划时没有预估困难和障碍。


很多人制定计划时,总默认自己能“完美执行”,却忽略了现实中的变量:比如每天学2小时的计划,没考虑到会有加班、身体不适,或是突发的家庭琐事。当这些情况发生,计划被打断,就容易陷入“既然没做到,干脆算了”的心态,进而谴责自己“不自律”。



别用“理想自我”苛责自己:

不完美从不是错



一些对自我有较高期望的人,总喜欢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习惯性给自己挑刺。他们渴望达到“理想自我”的高度——比如希望自己能“全年无休”地坚持目标,能永远保持高效、积极的状态。


可“理想自我”本就是经过美化的状态,现实中,没有人能始终维持绝对的“完美自律”。就像有人想每天坚持写日记,某天因为太累没写,就觉得自己“失败”,却忘了前半个月已经坚持得很好;有人想控制饮食,偶尔吃了顿火锅,就陷入“破罐破摔”的焦虑,却忽略了长期以来的克制。



允许自己慢一点


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间歇性堕落”,允许自己慢一点。人不是机器,没办法一直保持高强度地运转,每个人都会有低谷期和疲劳期。


当你因为“堕落”而自责时,先停下来接纳自己的状态:计划中断后,不用逼自己“补回之前的进度”,可以从简单的小事重启——比如今天只健身10分钟、读20页书;如果实在没精力,也可以干脆给自己一天“休息权”,好好睡一觉、看部喜欢的电影,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真正的成长从不是“从不松懈”,而是懂得在紧绷和放松之间找到平衡。


不用强迫自己一直“跑”,放过那个偶尔“堕落”的自己,才能在长期的生活里,更从容地朝着目标走下去。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美文   管理所   情绪   计划   间歇性   状态   自我   目标   理想   焦虑   破罐破摔   证书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