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县是金华下辖的一个小县,山清水秀,茶叶有名。但就在2005年,这里发生了一桩盗墓案,牵扯出一批南宋时期的珍贵文书。这事足足拖了七年多,最终文物回到了博物馆,还成了镇馆之宝。
徐谓礼在南宋历史上不算大人物,但他的文书却填了不少空白。他生于1202年,字敬之,婺州武义人。家里有底子,父亲徐邦宪当过工部侍郎和临安知府,谥号文肃。徐谓礼没走科举路子,靠父亲荫庇,1221年十九岁时补授承务郎,从九品小官起步。南宋官场讲究阶官和差遣,他一生爬了十三级,从承务郎到朝散大夫,从六品。任职三十多年,调来调去,处理过地方行政和中央事务。
妻子林处端也是官宦女,其曾祖父林大中是南宋名臣。徐谓礼1254年去世,五十多岁,夫妇合葬在武义龙王山南麓。这墓选址讲究,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水好得很。他的文书就是官场档案,包括告身、敕黄和印纸批书,总共十七卷,四万多字,记录了他从入仕到升迁的每一步。告身是任命状,敕黄是差遣委任,印纸是考核和保荐。专家说,这是国内出土最完整的宋代纸质文书,堪称南宋官员的“干部档案”。
2005年春天,武义县胡处村的程大临在龙王山南麓洼地挖竹笋,无意中铲到青砖。他觉得不对劲,就拉上村里三个熟人,总共四个人,商量着夜里去挖。结果真挖到墓,夫妻合葬的,里面两口棺,几个陶罐,外加文房用品和这十七卷文书。他们把能拿的都卷走了,棺材里的东西洗劫一空,然后填土跑了。程大临他们不是专业盗墓贼,就是本地农民,手里有点工具,挖起来费劲,但墓壁的三合土太结实,他们硬是凿开了。
盗完后,他们在家摊开看,才知道这是南宋官员的官档。古玩圈有说法,一页宋纸值一两黄金,这十七卷八十多张折页,价值连城。可问题来了,纸太新,墨迹太亮,买家一看就摇头,说是赝品。他们试着卖,先在本地找旧货贩子,后来去邻县古玩店,店主摸了摸纸,几年下来,他们跑过金华、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联系亲戚、中介,甚至上网发帖,都没卖掉。
2011年,他们拍照上网兜售,想尽快脱手。这照片传到古玩网站,武义县博物馆馆长董三军刷到一眼认出是真货。董三军是老文物人,平时留意这类东西,他一看内容,就知道是徐谓礼的,赶紧报告县公安局。警方没急着抓,先设局钓鱼。派民警扮成古玩买家,联系上程大临他们,谈价格,从120万砍到100万,约定交易。程大临他们分散藏着文书,有的在家,有的放亲戚那儿。警方摸清情况,2011年12月28日,一网打尽,抓了程大临、王某、唐某、杨某四个主犯,从亲戚家和他们住处追回十三卷文书。后来审讯中,又供出第五人徐某,也抓了。总共五个人落网,文书全追回。
这案子破了,程大临他们几个,因为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刑。程大临是主犯,判得重点;其他人有前科的,也没轻饶。法院量刑时,考虑了文物价值高,社会影响大。武义县博物馆把文书收好,先卷起存库房,2019年新馆开张,才正式展出。展厅565平米,分解读和原件两部分,吸引了不少人来看。专家说,这文书不光是纸张厉害,内容更厉害。南宋官制复杂,阶官是身份,差遣是实职,徐谓礼的记录显示,他从京官到地方,考核怎么过,保荐怎么写,都清清楚楚。
而盗墓贼本想发财,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文物保护法早就有,盗掘古墓是重罪,可农村偏僻,监管难。武义这案子后,当地加强巡查,村民教育也跟上。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