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今年10月,和县猿人遗址2025年主动性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召开,首次发布了阶段性考古发掘成果。沉寂已久的和县猿人遗址再度成为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11月17日,大皖新闻记者获悉,和县猿人遗址2025年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遗址新出土两枚直立人牙齿化石,并确认直立人制作的石制品。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善厚镇陶店村,南临龙潭河,北靠汪家山。1973年寒冬,当地村民在修引水渠时,在山坡北崖边爆破意外炸开了一处洞穴,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揭开了一段跨越数十万载的人类演化密码。
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县文化部门等联合对和县猿人遗址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共出土古人类化石15件,包括头盖骨1件、头骨碎片2件、1件附带2颗牙齿的下颌骨残片、11枚单个牙齿,代表了6个以上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其中,出土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化石,被命名为“和县人”。
1988年,和县猿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探索人类起源的重要遗址。
半个世纪以来,和县猿人遗址经过考古发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首次揭示了长江下游地区古人类的奥秘,诞生了“和县人”这一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
2025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启动和县猿人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



图为发掘出土遗存和堆积物
11月17日中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人士获悉:和县猿人遗址2025年最新的考古发现确有其事。国家文物局批准和县猿人遗址2025年的考古发掘面积为35平方米。考古发掘人员将发掘区域从西向东依次分为A、B、C、D四个区域,并在D区作了重点发掘,新出土了2枚直立人牙齿化石,其中1枚右上颌第三臼齿化石,是该遗址迄今首次发现的这一解剖学部位古人类化石。

图为和县猿人臼齿化石
至此,“和县人”化石累计发现数量增至17件,为直立人演化研究提供了关键实物素材;同时首次发现并确认了直立人制作的石制品,出土大量带有加工、使用痕迹的骨、角、牙等制品。这些器物制作精致,部分骨器边缘经过反复修理,显示出晚期直立人具备较高的制作水平和行为能力。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图片来源:“和县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 陶娜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