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睡眠周期的现代起源

人类天生需要一个完整的睡眠。但仔细观察历史上的睡眠模式,就会发现,即使是我们的生理需求也不受时间和文化的影响。

夜间的社会转变

在大部分有记录的历史中,人类实际上每天睡8小时,但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大约4小时。人们曾经在天黑时上床睡觉,睡四个小时,醒来一会儿,然后进入“第二次睡眠”,再睡四个小时。在两次睡眠之间,人们不只是辗转反侧:他们会思考自己的梦,在烛光下读书,或者做爱。

从李维到普鲁塔克,从维吉尔到荷马,作家们都提到过这种结构,以及中世纪的基督教和非洲部落文化。但是,“双相睡眠”模式,即夜幕降临和日出的自然时间,并没有在现代持续下去。

随着人工照明夜空变得越来越便宜,人们的生活和睡眠习惯也随之改变。到1700年,50个欧洲城市引入了由税收支持的街道照明,使天黑后的公共活动变得安全,并为社会所接受,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天黑后只属于妓女和其他可疑人物。人们普遍认为晚上没有什么好事可做,以至于在人工照明出现之前,市民们经常在天黑后自由地把他们的“尿壶”从窗户里倒出来。

在美国,巴尔的摩于1816年成为第一个使用煤气照明的城市;一个世纪后,街道上和越来越多的家庭都用上了电,这意味着夜幕降临后,人们再也无法摆脱黑夜的束缚,而黑夜过后不久,人们就会开始第一次睡眠。晚上外出成为一种时髦的社交消遣,推迟了就寝时间,使两个独立的睡眠阶段更接近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单一阶段。

工业化与单睡眠周期

是工业化把单人睡眠固化为一种社会规范。尤其是在那些日益以工厂生产为中心的城市里,一种新的正式的工作日结构的日常生活和对生产力的迷恋意味着,在半夜里懒洋洋地躺上几个小时被认为是懒惰的。

学校时间表也变得越来越标准化,早在19世纪20年代,育儿书籍就建议迅速让孩子们从两种睡眠模式中断奶。到了19世纪末的美国,上学是强制性的,这又产生了另一种文化压力,迫使人们遵守这种新的睡眠时间表。

钟表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当新罕布什尔州的利瓦伊·哈钦斯在1787年制造出第一个专门用来叫醒自己去工作的机械闹钟时,它标志着人们对睡眠和劳动之间关系的新认识。半个世纪后,法国人安东尼·雷迪尔为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1876年,赛斯·E·托马斯大规模生产了一款广受欢迎的美国版本,受到需要调整生物节律以适应工业时钟的社会的欢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价格管理办公室不情愿地解除了对“紧急”闹钟的生产禁令,因为设备损坏的工人在工厂轮班时睡觉,这对战争至关重要。

或许,人们普遍接受这种新规范的最有力证据是,那些未能遵守新规范的人感到焦虑。例如,在中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Eluned Summers-Bremner发现,人们鼓励人们在夜间保持清醒,以此作为对臭虫、纵火犯或魔鬼的一种警惕,因为人们相信,魔鬼会捕食健忘的睡眠者。但到了19世纪晚期,失眠症——被定义为无法在一个睡眠周期中安然入睡——被归类为一种疾病,标志着无问题分段睡眠时代的结束。

如今,建议文献继续将难以捉摸的、不间断的8小时睡眠理想化,讽刺的是,这被我们全天候的联系所侵蚀。然而,如果有一种“自然的”睡眠周期值得追求,科学表明它更接近于双相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历史   起源   周期   睡眠   小时   世纪   美国   阶段   模式   社会   新罕布什尔州   欧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