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A股市场在央行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落地后,以“红周五”姿态收官——沪指微涨0.11%,深成指涨0.18%,创业板指涨0.49%,两市超3000只个股上涨。
这场被市场称为“中期流动性盛宴”的操作,究竟是政策救市的及时雨,还是通胀风险的导火索?本文从操作背景、市场反应、政策逻辑及潜在风险四方面展开分析。
9月4日,央行提前公告将于次日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3个月(91天),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实施。这一操作的核心背景是三大流动性压力叠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操作相当于对当日到期的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等量续作”,同时业内预期央行将在9月内加码6个月期操作以应对3000亿元到期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央行通过MLF与买断式逆回购组合,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释放政策支持性立场。”
货币市场:操作落地后,银行间市场利率DR007维持在1.8%附近,较政策利率(1.7%)仅小幅上浮,显示资金面平稳。对比8月下旬因税期高峰导致的DR007飙升至2.2%,此次操作有效平滑了短期波动。
债券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BP至2.13%,利率债全线上涨。机构普遍认为,买断式逆回购的“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机制,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传导至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A股呈现结构性分化:
历史数据显示,2025年2月央行982亿元逆回购操作后,沪深300指数3日累计上涨2.3%。此次操作规模扩大10倍,且期限延长至3个月,对市场情绪的提振作用更为显著。
此次操作凸显央行货币政策三大转变:
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此次操作正是这一目标的实践。
尽管操作短期利大于弊,但需警惕三大风险:
央行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本质是在流动性缺口与政策目标间寻求平衡:
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次操作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一方面可关注流动性敏感板块的交易性机会,另一方面需警惕政策边际收紧或外部冲击导致的市场波动。正如2025年4月地产收储传闻引发股市波动时,央行逆回购操作使上证指数跌幅收窄1.2%所示,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仍将持续。
更新时间:2025-09-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