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新加坡说谢谢以及再见。”54岁的前新加坡明星发型师李荣达,近日在社交媒体上留下这样一句话,正式宣布放弃他维持了30年的新加坡永久居民(PR)身份。
昨日他本人也接受了当地多家媒体的证实,目前已经放弃了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并于上个星期提取出公积金存款(CPF)。虽没有透露具体金额,但他表示:“现在靠CPF这笔钱能在泰国躺平、吃喝玩乐大概30年,当然不是大手大脚乱花钱。”
放弃30年PR,准备去泰国躺平
从23岁拿到PR,来自大马的李荣达到在新加坡打拼三十年,如今李荣达决定归隐泰国。据他透露,今年初亏了50万新元把新加坡的房子卖了转战泰国,在曼谷郊区打造了一栋约1万平方米的两层豪宅,造价大约二十多万新元。(此前,他在曼谷市区已有一套房子。)
图示:李荣达泰国在建的豪宅
他表示,未来还是会回新加坡看医生、吃吃美食,但应该不会来新旅游,因为本地消费太高,“回来三四天就等于我在泰国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理解、支持……
支持者认为马来西亚生活成本较低,特别是房子和车子~
PR到手≠终点,越来越多人选择“退出游戏”
在过去,新加坡PR身份是无数外籍人士追求的终极荣誉——可以买政府组屋、子女优先上好学校、拥有更多工作与医疗机会、可享受国家补贴与退休福利(如CPF)。可如今,越来越多中老年PR选择割掉PR换取现金,一走了之。
社媒上就有个热议的帖子:
看到朋友在达到提取CPF年龄后,把所有CPF一次性提取出来,直接搬到马来西亚生活。用一部分钱在马来西亚新山买了一栋双层独立式Bungalow,带花园、车位能停三辆车,房子面积是新加坡公寓的好几倍。价格却比他在新加坡市区一套中等公寓还便宜不少!
我第一次去他家做客时,真的被震撼到了!早上推开落地窗就是花园和蓝天,下午和邻居喝茶聊天,周末开车1小时就能到达海边吹风吃海鲜。更夸张的是,他说每个月生活开销比新加坡少了快一半,食物、车、甚至请人搭理花园都很便宜。笑称:在新加坡的我钱只能让我活着,在马来西亚,我的钱让我享受生活。
图源:XHS@矮版黑人
留言区多是同频的声音:
更有人调侃:以后cpf换回来马币个个都是百万富翁。
为什么?因为新加坡太贵了!
至于退休后的花销,新加坡DBS早在今年2月就给出了两个数字:55万新币是基本退休预算,130万新币则是比较“舒适”的养老目标。这对不少60后、70后的PR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对他们而言退出比留下更现实。
更现实的是,在新加坡公积金局官网也明确说明:一旦取消永久居民身份,并在海外定居,就可以全额提取账户内的资金。这项政策,无疑成为很多人体面退场的关键理由。
与之相对:新一代申请PR却一卡难求
老PR想离开,新移民却进不来。就在前几天,留学圈还在热议——一批来自新加坡顶尖中学(如Raffles Institution、南洋、华中等)的优秀学生集体PR申请被拒。这些孩子多数通过国考进入本地学校,成绩优异、背景不俗,原本被视为“最稳妥的PR申请者”;但即便如此,仍未获批。这无疑反映出:如今的新加坡PR审批,不再只看成绩或学校背景,而是更趋向精英化+谨慎评估的综合模式。
从数据上看,截至 2025 年,新加坡总人口在 604 万到 616 万之间,其中约 364 万是公民,54.5是永久居民,剩下近186万是其他签证人群。过去五年里,非居民群体增加了 18 万、公民增加了14 万,但PR只增加了区区2.5万人——很明显,想申请PR的人变多了,但名额没变,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在新加坡政府眼里,PR 并不是终点,而是“通往公民身份的一步”。政府希望批出去的 PR,是真正想长久留下来、最终入籍的人。所以,像中学生这种阶段,哪怕条件再好,如果未来有可能去海外读书、回流不确定,政府自然也会更谨慎。
一个身份,两种人生选择
对新人来说:PR是机会,是身份跃升,是希望的起点。对老PR来说:PR则是落叶归根前的选择题,是一笔必须兑现的存款。有人拼尽全力拿到PR;有人默默归还身份,带着体面的退休金离场。这是新加坡现实与温情交织的缩影,也是一个不断筛选、流动的社会机制。
新加坡政府并不阻拦。取消PR、提取CPF,整个流程清晰透明。所以,你怎么想,如果到了退休年龄,会选择留下还是拿钱离开?评论区见~
想进一步了解如何取消PR领取CPF?直接点击下方「新加坡眼知识库AI小程序」,更方便!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