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天是万物休憩、积蓄能量的季节,也是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机。养生做对了,来年春天才能精神饱满,少生病。冬季养生,核心就在一个 “藏” 字。 具体该怎么“藏”呢?

一、身体要“藏暖”——做好“3暖”
1. 头要暖: “寒从脚起,风从项入”。头部是“诸阳之会”,冬季出门戴顶帽子,能有效防止热量散失,预防风寒感冒。
2. 颈背要暖: 后背是人体督脉和膀胱经循行之处,是阳气的“高速公路”。穿件高领毛衣或戴条围巾,护住颈背,全身都会觉得暖和。
3. 脚要暖: 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最容易受寒。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既能驱寒,又能促进睡眠。

二、活动要“藏缓”——做好“2慢”
1. 起床要慢: 冬季早晨,人体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醒来后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再慢慢坐起,在床边坐一分钟,最后再下床活动,给心血管一个适应的过程。
2. 运动要慢: 避免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否则会耗伤阳气。适合选择一些缓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三、饮食要“藏补”——做好“1补” 冬季进补,关键在于“温润”,而不是“燥热”。
• 多吃温性食物: 如羊肉、牛肉、鸡肉、韭菜、南瓜等,有助温阳御寒。
• 补充根茎类食物: 如山药、红薯、土豆,能补益脾胃。 • 多喝汤粥: 热乎乎的汤粥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滋阴润燥,比如萝卜排骨汤、小米红枣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 少吃生冷: 冰淇淋、冷饮等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冬季应尽量避免。
总结: 冬季养生,就是顺应天时,把身体的阳气、肾精和心神都好好地“藏”起来。做好保暖、放缓节奏、合理饮食,才能为春天的生机勃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