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摊前,带着养生期待拿起药膳月饼的手犹豫了一下,又缓缓放下——在健康风潮席卷餐桌的今天,这或许是许多消费者内心的真实写照。
中秋佳节临近,号称添加了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养生月饼”悄然走红,成为今年月饼市场的新宠。
从传统的莲子、茯苓,到名贵的人参、铁皮石斛,这些披着养生外衣的月饼价格从单个三四元到几十元不等,吸引了众多关注健康的消费者。
然而,中医专家们却纷纷发出提醒:药膳月饼并非适合所有人,盲目跟风食用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1 养生热潮:健康与传统的新结合
药膳月饼在今年中秋消费市场中异军突起,成为备受瞩目的新热点。
各大超市将含有山药、百合、陈皮等中药成分的“药膳月饼”放在货架醒目位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驻足。
一位武汉山姆会员商店的顾客表示:“传统月饼老人消化不了,这种带有中药成分的月饼对老人来说可能更好食用。”
市面上的药膳月饼宣传多以“0添加蔗糖”、“少油低脂”、“药食同源调理”为核心卖点。
除了添加莲子、苡仁、茯苓等传统食药材外,部分高端款式还加入了人参、阿胶、桂圆等滋补类药材。
2 养生真相:营销噱头与有限功效
面对琳琅满目的养生月饼,消费者不禁要问:这些月饼真的能养生吗?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解释:“使用中药食材制作的月饼,通常选用的是那些具有‘药食同源’特性的材料。这些成分既是药材,也可以作为食物安全食用。”
然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周天梅则直言不讳地指出:“部分药膳月饼的实际效果值得商榷,利用中药元素做产品,会有话题和热度,实际上是一种噱头。”
即使月饼中使用了人参、百合等药材,消费者也很难具体明晰知道月饼内添加的是哪种品质的药材。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提醒,中药材虽有其药效,但“是药三分毒”,且应根据个人体质使用。
月饼本身的高糖高油特性,加上消费者食用频率低,使其宣称的显著健康效益难以实现。
3 体质差异:养生月饼非万能
“药膳月饼并非‘全民适宜’,盲目跟风食用可能暗藏健康风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刘茜强调。
不同中药成分对应不同功效,若与自身体质相悖,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周天梅进一步解释,对于体质偏热、易出汗、舌苔黄腻、经常熬夜的人来说,食用温补类药材反而可能加重湿热症状。
月饼本身含油糖量高,加上滋补药材,可能导致食用者上火或消化不良,特别是脾胃虚弱者。
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会长金劲松也表示,不管是普通月饼还是药食同源月饼,都属于“滋腻”类食物,容易阻碍脾胃气机,导致运化功能减弱。
4 特殊人群:品尝月饼需谨慎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刘茜 generally 不建议食用药膳月饼。
“因月饼外皮由面粉、油脂和糖(或代糖)混合制成,内馅无论是否添加中药,多含坚果、淀粉等升糖指数较高的成分,不利于血糖控制。”
如果糖尿病患者实在想吃,务必浅尝辄止,单次食用量不超过1/4个,同时减少当天米饭、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并及时监测餐后血糖。
减重人群同样需谨慎。刘茜介绍,一般来说,吃豆馅的最好,吃五仁馅的比吃肉馅、蛋黄馅的好。
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心血管疾病、胰腺炎的人群,应避免食用火腿、蛋黄、五仁等高脂肪馅料的月饼。
这类月饼脂肪含量可达20%-30%,可能诱发胆绞痛、血脂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加重病情。
5 健康食用:适量对症是关键
博罗县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燕平建议,月饼不宜作为早餐或睡前加餐。
最适宜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食用,并相应减少正餐主食摄入量。
食用时可搭配绿茶、乌龙茶或山楂水,茶多酚能加速代谢、解油腻。
同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或蔬菜,促进糖分和脂肪分解。
在食用量方面,金劲松建议,即便是健康人群每日食用量也不要超过半个标准月饼。
对于脾胃不好的人,刚起床时胃口还不好,不适宜把月饼作为早餐吃,可以选择两餐之间当作茶点来吃。
石门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刘春辉提醒,胃肠虚弱者,不要吃冰月饼,加热后食用可保护脾胃。
浙江省中医院专家汤军的提醒值得牢记:月饼虽含药膳成分,但仅供辅助养生,不可替代药物。
无论是传统月饼还是养生月饼,适量品尝才是关键,切勿因追逐养生潮流而本末倒置。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