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不容有失!”已经成为泰国的头号任务。
泰国《Nation》报道显示,作为全球榴莲出口第一大国,泰国去年对华出口量达60万吨,远超本土30万吨消费量,出口总值达236亿元。中国榴莲市场正爆发式扩张,行业预测未来规模或将突破1500万吨,较当前激增15倍。面对这片蓝海,东南亚各国开始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本土榴莲产业开始崭露头角。目前,海南产区首批榴莲已上市,另有4万吨产能即将释放。国内消费者欣喜表示:“水果皇后身价终于要回归亲民了!”
被誉为“水果之王的榴莲,原产于泰国、菲律宾、越南等热带地区。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海南就曾尝试引种,但因气候与地理条件制约,历经60年未能成功挂果,当时业界就对我国的土地下了定论:中国种不了榴莲。
因此,多年以来我国国民想吃上口榴莲,只能依靠向东南亚进口。《环球时报》数据显示,泰国年出口榴莲总值约40亿美元,其中39亿美元销往中国。美国CNBC报道更指出,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榴莲市场的91%,稳居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地位。
为巩固中国市场,泰国宣布将严格管控榴莲出口品质,仅对华出口顶级品质榴莲,并设定干重标准——金枕头品种需达32%,青尼品种需达30%。同时,泰国更是“野心勃勃”的公布自己的出口目标,计划将榴莲年出口额提升至1万亿泰铢(约1955亿元人民币)。
以前泰国在我国市场份额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如今,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甚至连马来西亚都想来分一杯羹。
特别是越南,今年前2个月,向我国出口3.27万吨榴莲,第一次反超泰国,市场份额从32%跃升至57%,而泰国却比去年锐减50%。关键就在于,越南与我国接壤,运输方便,且价格比泰产便宜约20%。
但榴莲市场的“大混战”也引发了国人的警觉,不禁有网友疑问:“这么大的市场真要便宜了外国人?”“中国真的生产不了榴莲?”原本竞争对手就颇多的东南亚,瞬间更加不安,因为中国真的种出了自己的榴莲。
2020年,我国科研人员已全面掌握榴莲种植技术,次年即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将榴莲成活率迅速由30%提升至98%。如今,海南已种下超3万亩榴莲树,2024年就将迎来4.1万吨大丰收。随着未来种植规模扩大,一旦能覆盖国内需求,那么长途跋涉而来的进口榴莲,价格贵口感却不佳,势必会陷入滞销的窘境。
除了榴莲,我国在种植业上下了不少功夫,曾经的贵价水果也更加普适化。例如,车厘子从300元/斤降到45元;阳光玫瑰从500元/斤降至20元;鱼子酱从一勺1000元到100元一盒。
随着我国技术的介入,从前舍不得、买不起的高端精品水果的都逐渐走向平民价,目前有些品种榴莲的市场价格已经从70元/斤跌至不足30元,相信实现“榴莲自由”也是早晚的事。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只要中国参与,这个产业竞争壁垒骤升。”
曾经,泰国占据全球榴莲市场95%的份额,掌握绝对定价话语权。然而,随着榴莲价格日趋亲民,东南亚国家正面临严峻挑战——不仅可能失去庞大的中国消费群体,更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定价权正向中国转移。
尽管中国榴莲产业已具备规模化生产与品质保障能力,完全有条件抬高价格、攫取高额利润,但中国市场的目标并非以高价筑起消费门槛。
相反,让榴莲走入寻常百姓家,惠及更广泛的消费者,才是中国产业发展的核心追求。这一战略不仅推动市场扩容,更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的普惠理念。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