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了一下,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从《长安的荔枝》这部小说出发,那运送荔枝的差事就是根据剧情需要来设定的。
而如果要换做逻辑上来看,那确实存在如提问者所说的直接去产地吃,可能更新鲜。
只是对于杨贵妃为什么不直接去产地吃这个问题,它的答案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虽然,杨贵妃打小生活在四川,小时候可能吃的就是四川这边的荔枝。从小就吃荔枝,然后本身四川省内的运送便利,所以她吃荔枝的难易程度就没那么大。
杨贵妃打小就知道荔枝保鲜的难易程度,因此在她进了宫后,远离故乡,路途遥远,加上交通又没有那么便利,想要吃到新鲜的荔枝,自然就更难了。
这一点杨贵妃肯定是心知肚明的。
况且到了皇宫,那可是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资源的地方,啥山珍海味没见过,大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加上与世界各国的通商贸易,可替代的水果、食物太多了又不是非得吃荔枝不可。
因此,大胆猜测杨贵妃想吃荔枝纯粹只是对于家乡美食的怀念。
唐玄宗看出了杨贵妃的心思,想讨美人芳心,博美人一笑,就来了运送荔枝的想法。
对于上面领导的想法,下面的人为了完成任务,就想尽了办法,劳民伤财,才有了《长安的荔枝》中运送荔枝的剧情。
如果正如提问者所说的那样,杨贵妃确实非吃新鲜荔枝不可,那确实可以跑去四川或者岭南,去现场亲自尝尝,那不是更新鲜嘛。
按道理来说,确实是这个道理。
但古代对于皇帝、妃子出宫巡游、省亲等,那可是更加的劳民伤财的,不仅要提前筹划路线,沿线的大小官吏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个经费可比运送个荔枝高多了。
你看,历史上很多皇帝巡游的,最后都弄得个国破家亡,隋炀帝就是很好的荔枝。
为了满足自己出去耍的欲望,人家还专门修了南北的运河,每次巡游更是花费不小。
据统计,隋炀帝巡游时,巡游队伍规模庞大,常达20万至50万人,包括禁军、骑兵、杂技人员等。动用上万条船,八万民工拉纤,还有骑兵护送,沿途州县还需要免费提供数百至上百桌酒席,吃不完的食物直接掩埋,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经费必然又由地方官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导致老百姓倾家荡产。
作为前车之鉴,朝的君主,从唐太宗到玄宗,都还懂得起。
这时的玄宗虽然有些老眼昏花,但对于这种激起民怨的事情,还是不敢去做的。
运送个荔枝,可能跑死200多匹马,以及动用了很大人力,但跟巡游比起来,那可是太小了。
我们知道,古代的岭南一直是南蛮之地,动乱也是一直不断。
虽然唐代679年在岭南设立安南都护府和岭南五府经略使,安南都护府作为南部边疆最高军政机构,负责军事防御与边疆治理,常驻兵力虽有1.5万达,但兵力却远远低于北方。
加上岭南名族众多,成分复杂,经济又落后,自然少不了叛乱,就拿唐玄宗年间就出现了西原蛮叛乱,持续了近十年,最终以唐廷的招抚为主来平息。
还有就是唐玄宗时期,安南都护刘廷佑试图强化中央权威,引发爱州豪族反叛,府城陷落。
你看,当时岭南这地方还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作为大唐的国君唐玄宗是心知肚明的,他自然不敢让自己以及自己的爱妃置于这样的危险之中。
因此,杨贵妃去岭南现场吃荔枝的想法自然也就产生不出来。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