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13′47″,东经122°45′55″。这片属于舟山东极岛的蔚蓝海域,坐标之下,深藏着一份83年前的人性答卷。
(图/中国新闻网)
(视频截图)
1942年,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号在此遭遇鱼雷袭击,导致船体倾覆,英军被迫跳入冰冷刺骨的大海逃生。然而等待他们的不仅是汹涌波涛的海浪,更有日军的疯狂扫射,所有人生机渺茫、命悬一线。
“里斯本丸”号
“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复原图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幸存下来的英军中校汉密尔顿,在接受采访时还原当时的现场,“当船在沉没时,日军把关押战俘的三个船舱的门封闭,企图让所有的战俘随船沉没、葬身大海。”
中国渔民划着这样的小船出海救人
生死关头,198名中国渔民挺身而出!他们驾着单薄的46艘小舢板,在日军的枪炮下,顶着风浪65次往返于死亡海域,硬是从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抢回了384条鲜活的生命。
彼时年仅17岁的少年林阿根,划着他的小舢板,救起8人。(图/澎湃新闻)
获救英军伊文思、法伦斯、詹姆斯顿与中国军民合影
在那个渔民自己也常年忍饥挨饿的年代,他们却倾尽所有米粮与衣物,像照顾亲人般安顿获救英军。支撑他们的,是那句朴素却重若千钧的信念:“救人一命,天上一星”。
2005年8月获救英军查尔斯·佐敦与中国渔民陈永华拥抱(图/中国新闻网)
沉船入海、人性浮现,人性中共通的善意不可磨灭。这份在绝境中毫不犹豫、不计生死的人道主义壮举,早已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精神遗产。
2019年10月英军后人在舟山向当年参与救援的林阿根老人表示感谢(图/人民日报)
2024年6月英军后人在浙江舟山纪念沉船营救事件(图/中国新闻网)
这些年来,纪念“里斯本丸”号船营救事件的相关活动不断举办,友谊的故事在一代代人的交往中生出新的枝蔓,中英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不断续写着新的温暖篇章。
(视频截图)
舟山为纪念“里斯本丸”号船营救事件建成纪念馆(视频截图)
纪念馆内景(视频截图)
八十余载潮涨潮落,当年事件的亲历者渐渐离去,但东极岛的海浪声依旧,仿佛仍在低语那段震撼人心的往事。
(图/舟山市文广旅体局)
东极岛,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座矗立于惊涛之上的勇气丰碑,是一堂穿越时空、鲜活生动的人类精神公开课。
铭记历史,是为了照亮前行的路。在东极岛,可以感受到那份在至暗时刻迸发的人性光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善良与勇气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共同财富,让这份跨越国界的大爱将继续在我们的时代回响。
(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等)
来源: 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