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欲暗度陈仓,国家再发禁令,港媒怒了:必要时动用国安法律

在商业版图的风云变幻中,有些交易的走向不仅关乎企业的兴衰,更牵扯着国家战略安全的神经。近期,李嘉诚旗下长和实业的港口交易就如同一颗投入舆论之湖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每一次动向都备受瞩目。

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强势介入李嘉诚旗下长和实业与美企贝莱德财团的港口交易后,长和实业不得不宣布暂停交易。这本该是事件的一个转折点,然而,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近日,一则惊人消息传来:李嘉诚方面正谋划一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商业操作 —— 计划将全球 43 将港口拆分为两个 “售卖包”。一个囊括美洲港口,其中就有举足轻重的巴拿马运河两处港口,目标买家直指贝莱德财团;另一个则是欧亚港口,拟出售给意大利企业。其意图昭然若揭:通过拆分,让单项交易资金规模低于申报门槛,妄图逃避国家层面的反垄断审查。

国家市监总局可不是吃素的,早已看穿这一诡计。总局对外郑重声明:交易各方不能用任何方式规避审查,在没有获得批准之前,不能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声明犹如一道紧箍咒,套在了长和实业的头上。即便李嘉诚将交易拆分得再精细,也无法逃脱审查的 “法眼”。只要国家市监总局未批准,他与美企的港口交易就绝无重启的可能。在法律与规则面前,任何耍小聪明的行为都将无所遁形。

当下,中美贸易战正处于胶着状态,局势剑拔弩张。美国不断加码对华关税,已飙升至 145%,美总统更是放出狠话,威胁中国若不作出实质性让步,将实施贸易禁运。与此同时,美方还出台政策,计划今年 10 月对中国船只征收 “港口费”。在这样敏感的国际形势下,李嘉诚执意将港口卖给美国,无疑是将中国的航运安全以及中企的经济利益置于风口浪尖,众多声音指责其行为近乎 “资敌”。港口,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旦落入美方手中,后果不堪设想,极有可能成为美方在贸易博弈中 “卡脖子” 的有力武器。

面对李嘉诚的固执与一意孤行,香港媒体率先坐不住了。5 月 2 日,香港《大公报》再度发声,对其做法进行严厉批判。《文汇报》更是指出,如果李嘉诚坚持出售港口,必要时或将动用国家安全法律。这绝非危言耸听,目前国家依据《反垄断法》介入港口交易,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航运企业的正当权益,对长和的最大处罚也只是罚款。但倘若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李嘉诚面临的将是刑事责任,那必将是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自今年 3 月 4 日以来,多家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纷纷呼吁李嘉诚以国家利益为重,国家商务部等多部门也出言提醒,然而他却置若罔闻,依旧执着于将港口交易推进下去。

李嘉诚作为商界大佬,对港口交易背后的利害关系不可能不清楚。如今,他以 “拆分交易” 企图蒙混过关,无疑是在挑战 14 亿国人的底线。国家市监总局的禁令,已然打破了长和的幻想。这场交易,李嘉诚已不再是主导者,港口究竟卖不卖、卖给谁,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商业算计都应退居其次,我们拭目以待,看这场备受瞩目的港口交易将何去何从。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财经   暗度陈仓   禁令   法律   国家   港口   总局   美方   实业   中国   巴拿马运河   财团   美国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