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什么!这是珍贵文物,不能乱碰!”工作人员见老人正要伸手触碰面前的文物,当即跑来呵斥道。
1976年,一对爷孙走进了中国军事博物馆。最开始,两人和其他参观者一样四处观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当老人看到不远处展出的一台老发电机时,当即甩开搀扶着自己的孙子,快步跑了过去,神情激动地看了许久。
老人异常的举动立刻引起馆内工作人员的注意,眼看他就要伸手触碰文物,工作人员连忙跑过去拦住了他,巨大的呵斥声当即吸引馆内其他人的注意,大家的目光纷纷落在了老人身上。
“它是我从中央苏区背到延安的,就像我的儿子一样亲啊,现在摸一摸它都不可以吗?”老人颤抖地指着面前的发电机,哭着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这才意识到,这个农民模样的老人居然是老红军,赶忙搬来一张凳子让他坐下,请他讲述和那台发电机的故事。
这位老人名叫谢宝金,出生于江西于都,由于家境贫寒,谢宝金7岁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砍柴,12岁开始种田,到了18岁时身高已经接近一米九,还有一把好力气,能挑起上百斤的重物。
1932年,谢宝金经人介绍在当地的钨矿做矿工。当时矿上会用松木做支撑,以免冒顶、塌方,但松木有一个缺点就是太重,做支护的时候,经常需要人一只手抓起来操作。
而谢宝金恰好“天生神力”,很快就在矿上声名鹊起,各个窿口争着抢着要谢宝金来干活。
时任中华钨矿公司总经理的毛泽民,听说矿上有一位“天生神力”的工人,当即派人找到谢宝金,问他愿不愿意当红军。当时谢宝金尽管已经36岁,但他还是毅然离开了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毛泽民的安排下,谢宝金前往中央苏区,进入中革军委总参情报部,主要的工作就是手摇发电机。那个时候的发电机很重,足足有68公斤,需要用双手不断均匀摇动才能稳定输出,对于臂力和耐力是极大的考验。
谢宝金接手这项工作后,即使自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也从不喊累。他知道自己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他,中革军委就彻底变成了聋子和瞎子,收发不到任何的情报,更别说打胜仗。
1934年,中革军委开始走上长征路,临行前首长派出一支128人的加强连,保护仅有的一台发报机和一台发电机,并且叮嘱谢宝金,一定要保证发电机的安全。
最开始,这台发电机由8名战士轮流抬着走,随着牺牲的战士越来越多,后来就变成了4名战士抬着走。谢宝金为了减轻战友们的负担,方便快速转移和作战,经常一个人背起发电机。
到了过雪山的时候,谢宝金干脆将扛发电机的任务全都接了过来。整整四天时间,谢宝金硬是一个人扛着发电机,爬过了被藏民视为“只有神仙才能登越”的夹金山。
尽管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但谢宝金从来没有掉过队,每次出发都早早将发电机背在身上,生怕其他战士来“抢”,累坏了身体。而每一次收发电报,谢宝金也总能为通信员保证充足的电量,不至于造成通信的中断。
长征路上的艰辛,谢宝金靠着顽强的毅力全都挺了过来,可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谢宝金却犯了难,别说背着一个人重的发电机通过,就是自己一个人,也随时有可能会陷入泥潭之中,稍不留神还有可能会丧命。
为了保证发电机的安全,谢宝金想了许多办法,最终决定用草地附近的黄竹扎成竹排,将发电机放在上面,自己在前面用绳子拖着走。靠着这样的办法,谢宝金将发电机安全带出了草地。
就这样,谢宝金靠着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发电机完好无损背到了延安。在三万多人的庆祝大会上,毛主席当众表扬谢宝金:“长征路上,不少战士扔了东西,而谢宝金一样不少,他是一个长征模范!”
在延安期间,谢宝金被委任为生活合作社主任。1949年随中央进京后,谢宝金被分配到总参,负责管理金库,保管各地收缴来的财物。后来因身体患病,谢宝金主动提出转业回家乡。
按照谢宝金过去在红军中的职级,组织上安排他到乡里担任党总支书记,后来乡里成立了供销合作社,组织上调谢宝金去当副主任兼收购员。
当时收购员的工作主要以收废品为主,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牛皮、猪小肠,收购员需要将皮上的腐肉刮干净,以便能够加工肠衣。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种活,谢宝金看到后就自己干,经常从清晨忙到大半夜,只为了整理出一张极好的牛皮。
“怎么能让一个老红军去做这种工作?”有人看不过去,主动为谢宝金发声,谢宝金却说,什么活都得有人干,为什么我不能干。有人说谢宝金傻,放着北京那样好的工作不做,偏要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谢宝金听了后也只是笑笑:
“做这样的傻子,有什么不好?”
就这样,谢宝金在供销社一直干到76岁退休,脏活累活抢着干,节假日还主动留守岗位,老伴为此没少责怪过他,可他却说:“公家是大家,自家是小家,先大家后小家嘛!”
谢宝金18岁结婚,婚后育有三个儿子,除了二儿子参加红军牺牲,其他两个儿子都在家乡务农。后来谢宝金又有了5个孙子,全家十几口人吃饭,生活很困难,可谢宝金从来不向组织提要求。
1965年的春节,全家十几口人没钱买菜,桌上只有一碗霉豆腐。谢宝金的其中一个孙子实在饿得难受,偷偷从爷爷的小本子上找到一个三号首长的地址,瞒着爷爷写信求助。
很快,谢宝金收到300块钱,得知孙子偷偷给首长写信,气得一把将他拎到面前,大骂他“没骨气”,让孙子把钱退回去。孙子当场泣不成声,问爷爷以后日子怎么过,谢宝金听了顿时语塞,好半天才吐出四个字:“下不为例!”
1976年,谢宝金因肺病严重到北京治病,家里人不放心,让一个孙子跟着路上照顾。到了北京之后,谢宝金被安排住在总参招待所,和不少老战友见了面,还去参观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结果就发生了开篇的那一幕,谢宝金和发电机的故事也逐渐被世人所知。
回到家乡之后,有总参的领导趁着出差的机会,绕道于都看望谢宝金,谢宝金听说后很高兴,从刚收回来的新鲜猪皮上刮了些肉屑,又破天荒地买了一根牛尾巴,给首长做了一顿“大餐”。
“宝金呀,你身体不好,平常就吃这些?”首长看到桌上的饭菜,心疼地问道,但他不知道的是,谢宝金家的餐桌上,平时连这些都没有。
吃过饭后,首长问谢宝金有什么困难,谢宝金一个劲儿地说没有。后来首长坐车都走了一段路,谢宝金又追了上去,他想起了村里的照明和生产用电,需要首长帮忙解决。
自此,“宝金”再也不是乡亲们口中的“傻子”,大家都夸谢宝金这个老革命“既是宝,更是金”。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