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以前走过的路,我们不忘初心,披荆斩棘,穿越多少激流险滩,经受多少挫折与磨难,不骄不馁,奋勇向前,成就了今天的强大与辉煌;展望未来征程,我们牢记使命,信心百倍,胸怀光荣与梦想,朝着伟大复兴之路再出发!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重温毛主席1949年发表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战斗檄文
冷眼向洋看世界
1949年是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的关键时刻——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蒋家王朝土崩瓦解,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在酝酿一场“舆论战”。8月5日,美国国务院抛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国务卿艾奇逊在附信中宣称“美国对华充满友谊”,将其扶蒋反共的失败归咎于“中国缺乏足够的民主”与“人口过剩”。这一纸充满殖民逻辑的文件,既是美国对华政策破产的“遮羞布”,更是试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夜瓦解革命阵营的“糖衣炮弹”。
中美关系白皮书
中美关系白皮书英文
那时中国国内思想界暗流涌动:少数知识分子对美国的“民主灯塔”仍存幻想,“中间路线”的论调也有一定市场,甚至还有人认为“美国的批评值得反思”。毛主席以政治家的敏锐洞察到:若不及时澄清思想迷雾,新生的人民政权将面临“思想内战”的威胁。
针对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和艾奇逊与此相关的信件,毛主席为新华社连续撰写《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五篇评论。在这些评论中,毛主席揭露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侵略本质,批评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间的对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幻想,并且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毛主席在文中指出:
自从一八四〇年英国人侵略中国以来,一切侵略战争,加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侵略和压迫,造成了中国人对于帝国主义的仇恨,迫使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发扬起来,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积一百零九年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斗争经验,方才获得今天这样的基本上的成功。
在这个反抗运动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在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是反对历史唯心论的历史唯物论者。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主席的战斗檄文拉开反帝反霸的思想矩阵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击碎改良主义的清醒剂。毛主席以阶级分析的锐利武器,揭露帝国主义“捣乱—失败—再捣乱”的本质,直指“幻想依靠美国实现变革”的天真性。他警告:“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他号召中国人民丢掉对侵略者的“温情主义”,以“坚决的斗争”迎接革命胜利。这篇文章犹如思想战场上的冲锋号,为革命阵营注入“以斗争求和平”的精神钙质。
《别了,司徒雷登》:殖民时代的墓志铭。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离去,被毛主席化作“美帝国主义侵华史的句号”。文章以文学化的笔触撕开“美国友人”的伪装:从八国联军的侵华到助蒋内战,从“门户开放”到“经济援助”,所谓“友谊”不过是炮舰政策的遮羞布。“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是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结果”——这一论断,彻底终结了“美国决定中国命运”的殖民叙事。
司徒雷登
《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革命合法性的宣言书。面对艾奇逊“中国革命源于人口压力”的荒谬论调,毛主席以唯物史观为武器,指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哪一次不是帝国主义侵略逼出来的?”他将白皮书比作“反面教材”,指出讨论的本质是“中国人民用美国政府的文件教育自己”。通过解剖白皮书的逻辑谬误,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得到更深刻的理论阐释。
《“友谊”,还是侵略?》:历史真相的手术刀。毛主席以“庚子赔款退回办教育”、“救济中国灾民”等“美谈”为切口,用具体史实揭露侵略本质:《望厦条约》攫取治外法权,“门户开放”实质是共同宰割,抗日战争胜利后助蒋运兵打内战——“友谊”的糖衣下,包裹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的苦药。这篇文章犹如历史法庭的判决书,将美国对华政策的侵略本质钉在耻辱柱上。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揭示中国革命必胜的历史规律。毛主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武器,系统批判了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盛行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帝国主义侵略激化社会矛盾,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农民阶级形成革命主力,土地革命满足物质利益需求从而调动亿万群众。这种分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精神观念的产物,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文章在理论上廓清了"谁创造历史"的根本问题,为新生政权确立了人民史观的思想坐标;实践上论证了中共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将革命胜利归因于党的群众路线而非"天意"或"领袖意志"。文章以历史哲学的高度,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话语转换,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提供了理论准备。
改变历史的思想冲击波:《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5篇文章的时代回响
思想战线的战略决战。5篇文章如同“政治教科书”,在全国掀起“批判白皮书、肃清亲美思想”的学习运动。知识分子从“全盘西化”的迷梦中觉醒,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钱学森冲破封锁回国等事迹,成为“丢掉幻想、独立自主”的时代注脚。正如民主人士张澜所言:“读了毛主席的文章,才算真正明白了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为妖雾又重来
新中国外交的理论奠基。毛主席在上述文章中确立的“反对帝国主义干涉”原则,直接塑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均是这一思想的延续与发展。而“别了,司徒雷登”的历史隐喻,更成为中国人民摆脱列强控制、走向民族复兴的象征。
世界反帝运动的思想武器。毛主席对帝国主义本质的剖析,超越了中国革命的范畴。越南胡志明、南非曼德拉等反殖民领袖曾引用其论述,揭露西方列强的双重标准。这些文章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20世纪全球反帝反殖运动的理论灯塔。
穿透历史的现实启示:中美关系的镜鉴与启示
霸权逻辑的历史惯性与当代演绎。今日美国对华政策,依然延续着白皮书时代的思维定式:从贸易战到“芯片封锁”,从“印太战略”到炒作“中国威胁论”,本质仍是“新干涉主义”的变体。毛主席对帝国主义“软硬兼施”策略的批判(“一面是武力压迫,一面是政治欺骗”),为我们识破“价值观外交”、“民主峰会”等新型霸权工具提供了思想武器。
独立自主的时代价值。面对美国的“脱钩断链”,华为海思“备胎计划”、国产大飞机C919等突破,正是“自力更生”精神的当代回响。正如毛主席在《丢掉幻想》中所言:“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一论断在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更显振聋发聩。
艾奇逊
人民立场的永恒意义。毛主席四篇雄文的核心,是相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当前美国对华舆论战中,抹黑中国制度、挑拨社会矛盾的企图从未停歇,但中国脱贫攻坚的奇迹、抗疫斗争的团结,早已用事实证明:“人民性”才是中国制度最深厚的根基。正如《“友谊”,还是侵略?》一文揭示的真理:“中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谎言都敌不过人民的真实体验。
斗争与合作的辩证法则。毛主席从不否认“必要的妥协”,但强调“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今日中美在气候合作、核不扩散等领域的对话,需以“斗而不破”为原则——既坚决反对霸权欺凌,又在共同利益领域寻求合作。这种辩证思维,正是四篇文章留给后世的重要方法论启示。
思想火炬照亮新的征程。七十四年光阴流转,毛主席的四篇光辉文章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它们是中国人民挣脱殖民枷锁的精神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典范,更是透视霸权本质的思想显微镜。在中美关系深度调整的今天,重读这些经典,我们更加确信:
——放弃对霸权主义的幻想,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
——坚守独立自主的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
——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战胜一切挑战的底气。
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平视世界”,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但历史的钟声始终警示我们:帝国主义的本质未曾改变,亡我之心不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任重道远。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锚定方向,用斗争赢得尊严,以团结开创未来!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谢谢点赞支持!
添加关注可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评论,欢迎批评指正!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与搬运,洗稿必被深究。
(网图如侵权,反馈即删)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