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山亭区北庄镇:首届辣子鸡大赛炒香乡村振兴路

当秋日的阳光洒满抱犊崮的层林,北庄镇的空气中弥漫着花椒与辣椒的辛香。2025年4月28日,首届“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节”在山亭区北庄镇文化广场火热开赛,32口锃亮的铁锅在灶台上排成“鸡”字阵型,来自全镇的烹饪高手们挥舞着锅铲,用一道道火红的辣子鸡炒出了乡村振兴的“烟火气”。

一、铁锅里的百年传承:北庄辣子鸡的“独门秘籍”

“北庄辣子鸡的灵魂,就在这‘三椒相遇’的瞬间。”作为大赛评委的枣庄市烹饪协会会长,指着锅中翻飞的青花椒、红辣椒和本地皱皮椒说道。北庄镇地处沂蒙山区南麓,独特的“小气候”孕育出肉质紧实的散养黑脚公鸡,而当地特有的“薄皮辣椒”含水量低、椒香浓郁,与川渝地区的麻辣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参赛选手们各显神通:双山涧村的王师傅坚持用柴火大灶,他说“铁锅的温度是电磁炉给不了的”;而外峪子村的90后新农人小张,则用分子料理技术将辣子鸡酱汁制成“爆珠”,包裹在糁饭团中,传统与创新在舌尖碰撞。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非遗组”的较量——75岁的李奶奶现场展示古法炒制:先以葱姜爆锅,再下鸡块煸出油脂,待鸡肉呈现金黄色,再撒入三把辣椒、两把花椒,最后淋上自家酿的柿子醋,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

二、大赛即舞台:美食背后的乡村振兴叙事

这场大赛,远不止于味觉的较量。在“产业振兴”展区,北庄镇党委书记向客商们推介着“辣子鸡全产业链”:上游有年出栏10万只的生态养鸡场,中游有辣椒、花椒种植基地,下游则包括预制菜加工厂和电商直播基地。“过去村民卖活鸡,现在一只鸡能拆解出十几种产品。”他指着展台上的辣子鸡自热火锅、鸡骨高汤调料包,眼中满是希望。

文化振兴的笔触同样浓墨重彩。在“非遗文化体验区”,孩子们跟着民间艺人学习用面团捏出“辣子鸡造型”,剪纸艺人用红纸剪出“鸡祥如意”的窗花。更令人称道的是“文旅融合”的尝试:大赛期间,抱犊崮景区推出“登高赏秋+辣子鸡宴”联票,农家乐的“辣子鸡主题民宿”一房难求。

三、流量变增量:新媒体时代的“美食突围”

“家人们看这色泽!这辣椒是刚从地里摘的,点击下方链接下单,明天就能吃上同款辣子鸡!”大赛现场,20个直播团队正对着手机卖力吆喝。数据显示,仅开幕式当天,#北庄辣子鸡大赛#话题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带货销售额超200万元。

但北庄镇的“野心”不止于此。在“美食+文旅”论坛上,文旅专家提出“辣子鸡指数”概念:通过监测大赛期间的游客量、民宿入住率、农产品销量等数据,构建乡村振兴的量化评估模型。而返乡创业青年小刘,则展示了他们开发的“辣子鸡AR地图”——游客扫码即可观看每道参赛菜品的3D制作过程,还能导航到食材原产地。

四、从舌尖到心尖:美食里的乡愁与记忆

当夕阳为炒锅镀上金边,大赛进入尾声。但北庄镇的“辣子鸡故事”才刚刚开始。在“乡愁记忆”展区,泛黄的账本记录着1982年供销社收购辣椒的价格,老照片里村民们正在晾晒辣椒串;而在“未来厨房”展区,智能炒菜机正按照大赛冠军的配方,精准复刻着北庄味道。

这种时空的交织,恰似北庄镇的发展轨迹。镇长在闭幕式上动情地说:“我们办大赛,不是要争个‘天下第一’,而是要让更多人知道,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最地道的辣子鸡,有最淳朴的乡亲,更有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夜幕降临时,文化广场的篝火燃起,获奖选手们将冠军辣子鸡分给乡亲们品尝。火光中,有人哼起了沂蒙小调,有人跳起了广场舞,而铁锅里的余香,正随着秋风飘向远方。这或许就是美食的力量——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乡愁与希望,更在北庄镇这片土地上,炒出了乡村振兴的“香辣”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美食   枣庄   乡村   大赛   辣子鸡   辣椒   铁锅   乡愁   花椒   展区   沂蒙山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