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向日本全国宣读了《终战诏书》,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战败和法西斯势力的灭亡。
(二战时的裕仁)
裕仁在位期间,仅是日本国内的最高政治和军事的统治者。他作为日本的最高国家象征,是对外战争的决策者和推动者,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再到太平洋战争,裕仁以“御前会议”等形式,直接批准并参与制定了日本的战争计划,可谓是极端的好战分子。尤其是他直接推动发起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华民族被逼上了亡国灭种的绝路。幸得我中华民族齐心协力、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志成城,抱定必死的决心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正义与邪恶的生死较量,并最终顽强战胜了日本侵略者。然而,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庇护下,裕仁逃脱了应有的法律制裁和战争审判,甚至还保留了天皇制,并继续在任,这无疑是对历史正义的一次严重践踏。
裕仁在1978年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虽曾委婉地提及“不幸的事件”,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明确表达歉意而被模糊化。同样,他的这些所谓的“道歉”,根本未提及半句侵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无尽伤痛,也未能触及其作为战争发起人的主要责任等核心问题。
(战后的裕仁)
与裕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子明仁天皇在位期间,就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表达过痛心和歉意。1992年,明仁天皇率众访华,他也成为近代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日本最高国家代表人。在欢迎宴会上,他这一说道:“在两国关系悠久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的不幸时期,我对此深感痛心。”这一表态,是日本皇室历史上首次公开的道歉,当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日关系。然而,明仁天皇所秉持的和平主义立场,与日本右翼势力产生了严重分歧,归国后,这一矛盾公开化,明仁迫于压力,最终退位。
(1992年明仁访问中国)
明仁作为裕仁之子,方晓正义和邪恶,但裕仁却始终没有向中国有过公开道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实现真正的和解与合作。对于日本政府而言,承认战争罪行、向受害人民道歉,不仅是道德上的责任,更是政治上的智慧,如果不尊重历史和事实真相、篡改历史、坚持错误一意孤行,那么只会自取灭亡。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