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并不难,给大家一张归纳表,刚学中医的也建议收藏

中医认为,人体上有很多经络和穴位,其中有一些穴位因其在调节脏腑、疏通经络、防治疾病上具有独特的作用,被古人称为“特定穴”。这些穴位不是随便找的,而是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出来的。它们分布在四肢(比如肘、膝以下)、胸、腹、背、腰等部位。常见的特定穴可以分成很多类别,如“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以及“交会穴”等。

五输穴——从手足到关节的重要通道

先说说“五输穴”。简单来说,五输穴是指在四肢(肘或膝以下)的十二经脉上,每条经脉都有五个关键穴位,这五个穴位分别叫做“井”、“荥”、“输”、“经”和“合”。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来进行针刺或按压治疗,比如井穴常用于改善神志昏迷,荥穴用于调理热病,输穴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经穴多用于治疗咳嗽喘息,而合穴则常用于治疗内脏相关的疾病。古人甚至总结出根据季节变化来选用不同的穴位,比如春天多选井穴,夏天偏重荥穴,秋天注重经穴,冬天则选合穴治疗。

原穴——脏腑原气的“落脚点”

再来说说“原穴”。每条经脉在靠近手腕和脚踝的地方有一个原穴。原穴可以看作是各个脏腑的原始气在经脉上停留的地方,因此当内脏出现问题时,原穴就会反映出病情。中医里常说“脏有病,原穴先知”,就是指通过观察原穴的反应,可以了解内脏的情况。临床上,针刺这些原穴能够调动人体原始的生命能量,从而帮助恢复脏腑的平衡。

络穴——联络表里、沟通内外的重要枢纽

“络穴”是指在经络分支出来的地方设置的穴位,它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体表面与内里的经络,起到贯通内外、调和表里的作用。比如,有些络穴不仅可以治疗本经的疾病,还能同时影响到与其相关的另一条经脉的病症。所以在实际治疗中,络穴常常是配合原穴一起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疏通气血、调节机体功能。

郄穴——气血汇聚的检查和急症处理点

“郄穴”主要是指各条经脉在四肢肘或膝以下那些气血最容易集中的部位。每条经脉上都有一个郄穴,另外一些附属经脉也有。临床上,郄穴常用于急症治疗,比如当出现突然的疼痛或出血情况时,通过按压这些穴位能迅速缓解症状。此外,医生也可以通过触诊这些穴位,判断内脏是否有病变,因为气血在这些地方异常往往会反映出脏腑的问题。

背俞穴和募穴——内脏气机的外在反映

背部和胸腹部有两类特别的穴位,分别叫做“背俞穴”和“募穴”。

八会穴和八脉交会穴——精气汇聚与经脉联络的“八大关”

“八会穴”是指八个不同部位的穴位,分别对应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不同的生命元素。比如,章门是脏之会穴,中脘是腑之会穴,膻中则是气之会穴。它们不仅在理论上说明了人体各部分如何互相联系,在实际应用上也能帮助治疗热病、内分泌失调等各种问题。
而“八脉交会穴”则是指通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交会的部位,这些穴位多分布在四肢关节以下。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同时调理多条经络,对于治疗一些全身性、系统性疾病效果显著。

下合穴——六腑病证的治疗关键

“下合穴”又叫六腑下合穴,是专门用来治疗六腑疾病的。理论上讲,内脏病变时,六腑气机会出现问题,而这些穴位正好位于下肢上,与上肢的经穴形成对应。比如,足三里是胃经的下合穴,常用来治疗胃脘痛;另外一些穴位如下巨虚、上巨虚等,也分别对应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和胆经的功能调节。在中医里,治病讲究“治其合”,就是说要找到病变之处与经络交汇的地方进行调理,下合穴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

交会穴——多经交汇,病症互治

最后,还有“交会穴”。所谓交会穴,就是指两条或多条经脉在身体某个部位交汇在一起的穴位。由于这些穴位既属于某一条主经,又和其他经脉相通,因此在治疗时可以同时调理多个经络。比如,某些交会穴既能治本经的问题,又能改善与其他交汇经脉相关的症状。常见的例子有关元、中极、大椎等穴位,这些穴位在临床上对多种全身性或局部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标签:养生   归纳   中医   建议   收藏   穴位   经脉   脏腑   内脏   经络   病症   地方   部位   关节   气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