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年前,保定朋友见面最爱说:“走,去裕华路逛逛!”那时的裕华路、东风路就是保定人心中的“CBD”。但如今,这座城市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定这座有着“京畿重地”之称的城市,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两大机遇下,迎来城市格局的重塑。

曾几何时,保定人心中的市中心就是裕华路。老保定人常说:“不逛西大街,枉来保定府。”这条建于宋淳化年间的街道,素有“直隶第一街”的美誉。
但时代在变,城市在发展。一位在保定做了十多年房产中介的方姐告诉我,她现在最怕客户一上来就说:“我要在市中心买房!”因为她已经无法用一句话回答“保定市中心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了。

保定市最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给了我们官方答案。城市主中心包括:市政府、万博片区、竞秀公园、保百、火车站片区和古城片区。这一区域主要发展高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文化和商务办公等。
更引人注目的是,保定市的副中心从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了四个,分别为东部高铁片区、漕河片区、西城片区和满城片区。这意味着保定正在从单中心模式向多中心模式转变。

朝阳大街万博茂业中心
2010年左右,随着朝阳路万博、茂业等商业体的崛起,这一带迅速取代老城区,成为保定新的商业核心。
如今,朝阳大街和东风路被规划为城市的“十字轴”,用于打造都市立面,控制建筑高度,塑造山城融合、灵动的天际线。这里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保定CBD的定位。
每到周末,万博广场人流如织,年轻人聚集于此,不仅是购物,更是体验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这里代表了保定的活力和现代化。

东湖万达关汉卿大剧院中心
紧随朝阳大街之后崛起的是东湖片区,这里有关汉卿大剧院和万达广场。
东湖片区的发展体现了保定在城市规划上的文化自觉。这里不仅是商业中心,更是文化高地。关汉卿大剧院为保定市民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演出,而万达广场则满足了日常消费需求。
这一区域的成功在于将文化与商业完美结合,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的文化消费体验。

南城爱情广场中心
在南城,朝阳路以南的爱情广场商圈也开始发光,成为南城新的中心。
南城的崛起代表了保定市区域发展的均衡化。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原来相对落后的区域也迎来了发展机遇。爱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带动了整个南城区域的商业氛围和人口聚集。

保定多中心格局的形成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发展逻辑。
产业升级是核心驱动力。保定围绕“终端带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新赛道布局产业。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为京津冀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交通网络的完善为多中心格局提供了物理基础。太行山高速、曲港高速通车,保定市区域内京昆、京港澳、大广三条高速互通,建成“京津保石”高速公路100分钟交通圈。
与京津的协同发展加速了保定多中心格局的形成。保定市与北京“城六区”、天津主城区实现对接合作全覆盖。截至目前,保定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达754项,总投资近7000亿元。

多中心发展对保定市民来说意味着更多选择和更高质量的生活。
居住选择更加多样化。过去大家都挤在市中心,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地点、生活需求选择不同的区域。北二环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太偏,但对在城北工作的人来说却是最佳选择。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每个中心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和功能。比如东部高铁片区和漕河片区将会打造标志性建筑,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公共服务更加均衡。随着多个中心的形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也将更加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区域。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在保定正在成为现实。通过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定建设了集水清、河畅、景美、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环城水系。

未来的保定,不再是一个单一中心城市,而是一个多中心、网络化的现代化都市。各个中心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共同支撑起保定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
规划中还隐晦提到了R1和R2线,以及主城区地铁的地下空间预留、市郊铁路规划等。这意味着保定的多中心格局将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紧密连接,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有机整体。
保定,这座曾经的“京畿重地”,正在以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开启自己的“宝地”之门。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