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对华二级制裁?卢比奥答案令美主持人色变:演播室鸦雀无声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在2025年8月17日的福克斯商业频道节目中,面对主持人玛丽亚·巴蒂罗姆的提问,给出了一个直击要害的解释。这次访谈焦点在于美国对俄罗斯石油买家的政策差异,特别是为什么对印度施加严厉关税,却对中国网开一面。

卢比奥的回应点明了一个现实问题:制裁中国可能引发全球能源价格连锁反应,让包括欧洲在内的买家付出更高代价。这番话一出口,整个节目现场陷入短暂沉默,主持人表情明显变化,显示出对这个答案的意外和无力反驳。

事情得从全球能源格局说起。俄罗斯石油出口面临美国主导的制裁压力,自从乌克兰冲突升级以来,美国试图通过二级制裁切断俄罗斯的资金来源。二级制裁针对的是那些继续从俄罗斯买油的国家或企业,目的是间接打击莫斯科的经济命脉。

印度作为俄罗斯石油的第二大买家,很快就感受到压力。2025年8月初,美国宣布对印度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并迅速提升到50%,其中部分直接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挂钩。特朗普总统在访谈中表示,这项措施已经让印度减少了对俄进口,起到震慑作用。印度政府对此强烈抗议,认为许多国家还在买俄油,为什么单单针对印度。

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每天进口量接近200万桶,却只被给予90天的延迟期。美国参议院有议案提议对中国和印度都施加高达100%的关税,但特朗普政府选择推迟对中国动手。卢比奥在节目中解释了原因:中国不只是买油,还把这些原油炼化成成品油,再出口到全球市场。

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二级制裁,中国炼油产能可能会受影响,导致全球成品油供应短缺,价格随之上涨。欧洲作为主要买家之一,会首当其冲,因为他们还在依赖这些来源不明的精炼产品。卢比奥强调,这不是心软,而是权衡全球经济稳定后的务实选择。

这个解释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中国炼油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俄罗斯原油进入中国系统后,与中东、非洲和拉美来源混合,经过加工变成标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这时,成品油的来源已无法追踪,它成了国际贸易中的普通商品。

欧洲国家虽公开支持对俄制裁,但私下仍在购买这些产品,以维持能源安全。卢比奥提到,一些欧洲国家已私下表达担忧,如果制裁中国,他们的能源成本会大幅增加。全球通胀压力本就高企,再加一波油价波动,可能拖累经济复苏。

这件事的苗头早在2025年6月显现。当时,G7峰会在加拿大举行,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提议联合对中国施加高关税,以彻底限制其购买俄油。欧洲领导人没有积极响应,选择保持沉默。原因显而易见:德国汽车业35%的利润依赖中国市场,梅赛德斯-奔驰等企业高管公开表示,关税会破坏供应链,影响数百万就业。

法国和意大利也计算过类似账本,不愿轻易得罪大客户。峰会结束时,耶伦的提议不了了之,欧洲以行动表明不跟进。

卢比奥的访谈把这些点串联起来。美国不敢轻易对中国下手,是因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太关键。它不只是工厂,还是能源转化器。俄罗斯原油对别人可能是麻烦,对中国却是原料,经过高效加工,变成各国都需要的产品。

制裁中国,就等于打断这个链条,自伤盟友。印度情况不同,其炼油出口影响力较小,美国觉得施压风险可控。印度石油公司主席回应称,进口决定基于经济计算,不会轻易中断,但关税已让印度减少采购。

卢比奥本人背景也值得一提。他1971年生于迈阿密,古巴移民家庭出身,从小见证父母的奋斗。大学主修政治科学,法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1998年进入政坛,当选市议员。

2000年起在佛罗里达州议会任职,很快升至议长。2010年当选联邦参议员,专注外交和情报事务。2016年竞选总统初选失利,但2024年大选后被特朗普提名国务卿,2025年1月20日确认上任。

他一贯对华强硬,2020年两次被中国制裁,一次因新疆问题,一次因香港事务。这些制裁包括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但卢比奥表示,这不会影响他履行职责。

中国外交部回应此类问题时,重申与各国开展能源合作正当合法,按市场规律办事。印度也持类似立场,强调能源安全是国家优先事项。

特朗普在与普京会晤后,语气有所软化,称谈判缓解了部分担忧,可能进一步推迟对中国关税。参议院议案仍在讨论中,反映美国内部对华政策的拉锯。

这个事件折射出全球化下的权力转移。过去,地缘政治靠拳头决定,现在经济逻辑更占上风。中国掌握产业链节点,能影响全球供给需求,谁也绕不开。

欧洲的沉默和美国的犹豫,都在承认这个现实。卢比奥的回答虽直白,却道出美国投鼠忌器的尴尬。如果制裁回旋镖般砸回自己,盟友经济先趴窝,那制裁目的就适得其反。

这关乎能源安全与经济博弈。俄罗斯石油占全球份额不小,制裁虽能短期打击,但长期会推高价格,让发展中国家负担加重。印度和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都把控制成本放在首位。美国工具箱里,能用的手段有限,尤其是面对体量庞大的中国。卢比奥警告,盲目制裁中国炼厂,会让全球买家付出更多,包括那些公开反俄的国家。

2025年8月18日,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可能在两三周内重审中国关税,与普京会谈结果挂钩。欧洲国家继续从中国买精炼油,同时努力摆脱俄气依赖,但进展缓慢。印度抗议后,美国稍作让步,但关税框架未变。中国保持低调,继续正常进口。

卢比奥作为国务卿,继续推动对华平衡策略。他在参议院时,就提出多项法案,如禁止新疆强迫劳动产品进口,支持台湾军售,扩展对华制裁。这些经历让他对中美关系有深刻认识,但也带来外交尴尬。中国制裁是否解除,仍是悬念。

2025年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高层接触必要,但坚定维护利益。卢比奥回应,他会找到解决方案,确保美国安全与繁荣。

这个访谈不止是场尴尬沉默,还揭示时代变化。全球化把各国绑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德国卖车靠中国,中国开工需全球原料,欧洲开车需稳定油供。中国通过工业能力,占据关键节点。想打掉这个节点,整个链条可能崩盘。美国认识到这点,才选择谨慎。

印度石油公司坚持经济导向,未完全停止进口,但规模缩小。中国外交部重申合作合法,不受指手画脚。特朗普政府内部,卢比奥的观点影响决策,避免贸然行动。参议院议案虽激进,但执行需顾及全球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财经   演播室   鸦雀无声   主持人   答案   中国   美国   印度   俄罗斯   关税   欧洲   全球   石油   参议院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