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瑞士手表品牌斯沃琪在官网挂出了一张引发众怒的宣传照。
照片中,一位亚裔模特做出双手拉眼角的动作,而这个表情,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一直被视为对东亚人面容的丑化与侮辱。
照片里的男模特明明长着正常大小的眼睛,却非要用手指把眼角拽成一条缝,摆出那个让所有华人看了就血压飙升的“眯眯眼”造型。
更让众多网友感到愤怒的是,在这个事件彻底在社交平台爆发之后,斯沃琪只是在中国社交平台上象征性地发了句模棱两可的道歉,却始终没有在其港澳台,及欧美官网下架这组照片。
这个的处理行为,不但没有消灭众多网友的怒火,反而将他们自己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中国多个高端商场都不约而同的将斯沃琪旗下品牌专柜的位置重新进行了调整,就连曾经一直位于商场黄金位置的欧米茄都被调整到了角落里面。
众多消费者更是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视频中,曾经买过的消费者纷纷剪断手表表带,转身去购买支持国货产品,而刚刚购买的消费者,纷纷晒出了自己的退货截图。
看见这样的情景,斯沃琪的总部高层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派出相关人员化解这场危机,但是已经太晚了。
8月16日,斯沃琪集团股价单日跌幅超过3%,创下近三个月新低,国内电商平台开始下架其部分产品,经销商暂停进货。斯沃琪集团或许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那个可以任由外国品牌随意试探底线的地方。
而对于他们的辱华行为,他们眯眯眼的手势,并不是我们太过于敏感,翻开历史,证据随处可见。
1847年,来自美国的一位传教士卫三畏写了一本《中国总论》,在他的笔下将中国人成为了“猪眼”民族,内容也是极具侮辱,随后,英国杂志刊登的《广东歌谣》,歌词里同样充斥着“长着小猪眼”这类侮辱性描述。
这种基于生理特征的贬损,在漫长的岁月里,这已经变成了卡在欧美种族主义基因里面的对华侮辱。
这个动作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含义,斯沃琪那边清楚咱们也非常清楚,中国人的心中跟明镜一样,但是,斯沃琪却仍然要将这样的动作请放到自己的广告里,还堂而皇之地说这是“创意”。
他们这样的行为,不由得让人想起了2018年的D&G辱华事件,当时,该品牌的创始人不仅发布具有丑化意味的广告,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侮辱性言论,事后的道歉同样被指毫无诚意。
而在2021年,迪奥发布的宣传海报里,也存在类似的辱华行为,在网友们对他纷纷抵制的时候,也仅仅是出面进行了不痛不痒的道歉,甚至在2022年,又被曝光抄袭中国传统马面裙,还声称是经典设计。
不成想到了2024年,迪奥的化妆品广告依然没有吸取教训,在海报中仍然存在这样的动作,虽然照片已经删除,但是他们对于这件事丝毫没有道歉。
斯沃琪虽然没有创始人公然辱骂,但其行动上的迟缓和区别对待,同样刺伤了消费者的心,这种失败的公关,直接转化为惨痛的商业损失。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有了新的选择,当斯沃琪陷入危机时,国产品牌正在强势崛起。同年,华为智能手表的销量增长了25%,小米某款手表的销量也达到了20万件。
这些产品不仅在技术上迎头赶上,在情感上也与本土消费者更为贴近,从“剪表带”转向购买华为、小米,这背后不仅是我国消费者主权意识的觉醒,也是国货自信的体现,市场已经给出了清晰的信号:这里不再是“别无选择”的卖方市场。
斯沃琪事件也折射出一种更深层次的消费观念变,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而言,一块外国手表所承载的“面子”属性正在减弱,他们更情愿为旅游、运动等能带来真实体验感的消费买单,品牌光环的褪去,意味着消费者对品牌的审视会更加严苛,容忍度也更低。
从D&G到斯沃琪,这些事件为所有在华跨国品牌敲响了警钟,在今天的中国,“尊重”不再是一个印在公关稿上的空洞词汇,它必须内化为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对消费者情绪的快速响应,以及对市场规则的真正敬畏。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