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肖明明与萧秋水:一个角色的双重人生

这两天整个人的状态与刚看完《莲花楼》时如出一辙,六点就会早早醒来,脑海里全是剧里的一幕幕重现,随之而来是一阵漫无边际的哀伤。


真要命,又陷进去了。

既然已经陷进去了,那就再待一会儿,好好怀念,好好哀悼,写一点文字,给让我难以忘怀的肖明明/萧秋水吧。

首先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到底是一个角色,还是两个角色?


剧播过程中许多人说“一体双魂”,这一点在李楠/萧开雁身上做出了明确区分,但在肖明明/萧秋水身上,却没有点透,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开放题。

我始终觉得,武侠世界最初并没有一个独立的“萧秋水”灵魂。


如果系统真的存在,肖明明真的穿书,那么系统主角就是为玩家设定,除了身体的基本设置外,意识应该是“空置”的状态。母亲和兄弟的脸与真实世界对应可以作为印证;长歌剑出现后,秋水说“记忆回来了”,而不是表现出“多了一个灵魂”,也是印证。

而如果系统并不存在,这个世界只是肖明明在昏迷中经历的传奇故事,那就更不存在“原版萧秋水”了。


所以,在我的理解里,虽然有两个名字,身处两个世界(后面称为现实世界和武侠世界),但自始至终只有一个“肖明明”在经历一切,我们所看见的,是以肖明明的视角展开的故事,剧中的萧秋水,是肖明明在武侠世界扮演出的角色。——所以是成毅演了肖明明,肖明明又演了萧秋水,角中角,戏中戏。

以上论述完毕,这是我理解角色的基础。

所以肖明明是怎样一个人?


尽管戏份很少,但肖明明的背景交代得还算清楚。

父母不在了,按这个年纪大概率是独生子,也没多少亲人好来往。

工作是写手(枪手),自己满怀理想写的纯武侠无人问津,替师兄写的文却大红大紫。平时也就忍忍算了,但是在被剽窃创意这件事上无法忍受,想要硬刚——毕竟也不是什么事都能逆来顺受的。

性格上偏内向,有点宅,也有点轴。

爱好肯定包括读书,涉猎比较杂,一般这样的人内心比较丰富,脑洞也会比较大。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甚至有点惨的小人物肖明明,站在了故事的起点。


《赴山海》的故事,就是“社畜肖明明”如何成为“大侠萧秋水”的过程。

故事起点的肖明明,与原著中的萧秋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既没有大家公子的地位,也没有父母的宠爱,在这样的背景差异下,很难有原著萧秋水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意气。

然而来到武侠世界、经历了许多的肖明明,目标信念发生了两次大转变,从苟到大结局的“保命”,到期待阻止萧家灭门的“护家”,再到成为武林盟主营救吴将军的“卫国”。格局由小及大,心性也逐渐接近原著萧秋水,甚至直到最后完成了原著萧秋水未竟的心愿。

从“保命”到“护家”,这个转变叙述得比较细腻动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不出头,苟到大结局,在向往已久却又陌生危险的武侠世界里,他开始是新鲜但又胆怯的,遇到事只想跑、只想逃。但跑不掉的现实逼迫他慢慢开始探索,先是神州结义兄弟托付的无条件信任,后是父母的包容和宠爱,让他在亲朋手足的“爱”中,建立起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先有救下唐柔,后有护送吴老夫人,让他在仗义行侠的举动中,感受到了改变世界的可能性,生发出责任感。化身萧秋水的肖明明与这里的人产生的真实牵绊,让他感受到“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因而愈发难以割舍,甚至开始主动去做出更大的改变——在发现屈寒山的真实面目后,决心拼死揭开真相。这里他的动机是双重的,最急迫的是要找到援助萧家的靠谱的人,同时还有解开伪装者的面具,不过总得来说还是“小家”和“小义”。自此以后,他更深地卷入到江湖之中,失去了父母兄长的庇佑,要完全独立地面对是非对错,做出自己的选择,更是为萧家做出选择。尽管萧家灭门还是发生了,但当他满怀愧疚与怀念地将死去的人埋葬后,使得长歌剑出现的时候,便具备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和担当,“护家”的转变也就实际上完成了。同时,属于现代世界肖明明的“苟”也完全褪去,余下的便是萧少侠的一往无前和一腔孤勇。

然而从“护家”到“卫国”,这个转变过程的叙述就差口气了。后期的萧秋水,依然在双重动机下行动,一方面是希望找到灭门仇人报仇,另一方面是追查通敌叛国的线索,当发现幕后主使就是二哥后,两重动机也交叠成同一个。接下来的成长便是,如何从一家之主成为武林盟主?实力和威望同样重要。从邵流泪的无极仙丹开始,一路追查,一路行侠,一路奇遇,获得了更强的功力,也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拥戴。前面一篇剧评写过,在剧中武侠世界里,人人自危、青黄不接,萧秋水这种能闯能干还正直的年轻人,必定会被看到。最终他站到了两个前辈的面前,对上一个时代的权威人物发起了挑战。第一个是李沉舟,他以为的仇人,却在几次试探接触后,放下了个人恩怨,找到了共同的救国目标。第二个是燕狂徒,他宁死不肯跪,换得了来自大佬的尊重,也换得了各门派的另眼相看。写到这里,其实第二次转变的线索是很清晰的,但为什么就差了口气呢?对照第一次转变的完整成长线,我发现好像是少了“完成成长的标志事件”。标志实力大成的有两个重要情节,一是在燕狂徒的引导下实现少林武当功法融合,二是忘情天书练成,可两个情节都走得太快太匆忙,武打动作和特效的呈现反而不如前面实打出来的招式有视觉冲击力。标志获得威望的也有两个重要情节,一是与燕狂徒对战,这个展现得很动人,也形成了34集的小高潮;二是说服权力帮帮主李沉舟去救吴将军,这个一剪没直接削弱了萧秋水人物弧光的最后一笔,萧秋水本该是故事结尾大高潮情节的主要推动者,他要在这次争执中拿出自己的态度和动作,证明自己可以成为新的引领者,而不仅仅是前辈李沉舟的追随者,这是一个巨大的人物成长高光,可没有这个片段,他就变成了一个几乎隐身的被动参与者,人物成长的最后一步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当萧秋水在庆功宴中疲惫地闭上眼时,他还没来得及在观众心里成为那个已经可以顶天立地、支撑起家国重任的“萧大侠”,而还在家主“萧少侠”的阶段,比起敬重,更多是怜惜,这样就让前面轰轰烈烈铺垫的家国大义成为了纸上谈兵。

回到最初的起点,萧秋水始终就是肖明明。

“天地几重 尘世总相同 云山各西东 侠义在心中”,《了了》中我最爱这几句词。萧秋水始终就是肖明明,只是身处世界不同。他们心中都有侠义的火种,只等待一阵风,将火种燃起,把寒夜照亮。

剧中为肖明明安排了勇斗泄密者李楠的情节,虽然扣题,但我依然更喜欢成毅老师的解读,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能在工作中为同事打抱不平,已是侠义之人。

其实《莲花楼》的成功不只因为制作多么优秀,很重要一点也是因为踩中了时代的脉搏,前两年,刚从口罩期出来的大家,带着从高速前进的经济上行期戛然而止的创伤,正如东海大战中坠落又重生的李相夷,盛世之下没那么需要大侠,做一个安然生活的普通人会很幸福。李莲花的放下、淡然,正是大众疗愈的解药。

而这两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让很多人更加茫然,更加无助,许多行业里也像《赴山海》的武侠世界一样充满了冷漠和危机,乱世中人们会更加渴望大侠的拯救、期待大侠的到来。而我之所以对萧秋水如此动容,或许也是因为最近的工作中,遇到许多无奈妥协,甚至有绝望的时刻。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有人总是不甘于敷衍了事、独善其身,还是能热心做好事,同时护好我们这些晚辈。对他们,我有时也会心底偷偷尊称一句“大侠”。

都说武侠式微,但其实艺术的形式总在不断迭代更新,核心的母题却只是随着时代流转。我会觉得这是一个侠义精神需要重新唤醒的时代,而这正是萧秋水在我心里激起涟漪的原因所在。

“愿借 萤火之身 见天地 见众生 再借风雪 透骨之冷 换来年春不寒”,我们都在这个冬天里蜷缩着,是谁来做燃灯者,迎接春天的希望?是萧秋水,也是肖明明,还可以是我们每一个心存真善美、有勇气站出来的人。

故事总有遗憾,但如果一个人物走进了人的心里,那便会以千千万万种方式活下去,以千千万万种方式弥补这些遗憾。再见吧。

后记,发现《赴红尘》竟然也很好哭,歌词代入是肖明明/萧秋水回望这一路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游戏   角色   人生   肖明明   世界   武侠   大侠   故事   侠义   原著   情节   两个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