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65家门店,翻台率暴跌37%,西贝和罗永浩打得火热,酸菜鱼却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整个餐饮行业都在预制菜的风玻璃自身难保。绿茶餐厅赶紧竖起“现做菜”的大旗,滋味餐厅的名字被涂黑,海底捞也在菜单上老老实实标出“部分食材为预加工”。
可在这场风波里,太二酸菜鱼却依旧硬气。那个曾经让人排队两个小时的网红品牌,面对质疑没有退缩。顾客心中暗自思忖,不过短短十分钟,三道菜竟能悉数端上餐桌,这般速度,断然不可能是现点现做的佳肴,其中或许另有隐情。
太二客服针对食材情况作出阐释,表明食材每日皆为新鲜配送。虽部分食材于中央厨房提前处理,但客服着重强调,这些菜品并非大众观念里的“预制菜”。
这句话没能安抚人心。“太二酸菜鱼为何无人问津”这一话题强势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其阅读量惊人,高达1.6亿,热度可见一斑。
最受关注的不是味道,而是“鱼到底是不是工厂出的”。有人亲测,杭州、南京的门店从下单到上桌只要6到7分钟,而活鱼现杀至少需要20分钟。
出餐速度和“现杀”完全对不上。更有消费者在山姆超市发现了“太二酸菜鱼”预制版本,鲈鱼片、酸菜包、油料包一应俱全,加热就能吃,三份装119.9元,保质期长达一年。
争议没停,门店却在减少,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太二翻台率显著下滑,由4.4次降至3.14次。且在过去一年里,65家门店关停,跌幅近三成,发展态势令人堪忧。生意的下滑背后,是一道深不见底的信任裂缝。
在中国,食物“新鲜”几乎等同于“安全”。全国有4.7万个菜市场,每天都有刚宰的鸡鸭、刚出水的活鱼、刚摘的蔬果。
人们习惯了这一口“现做”的踏实感,于是,当餐厅用上了“工厂加工”“保质期12个月”的原料时,心理防线瞬间崩塌。哪怕官方一再强调,预制菜不能加防腐剂,也必须经过加热才能食用,消费者依然敬而远之。
太二客服说,全国只有68家门店用活鱼,其他500多家都依赖中央厨房配送,鱼柳、酸菜、调料包早就准备好,门店只需加热组合。照官方定义,这不算预制菜,但在消费者眼里,这已经不是“现做”的范畴。
很多人并非拒绝预制菜,而是讨厌被蒙在鼓里,老乡鸡公开菜品数据:现做70.6%,半成品27.7%,预制1.7%,还附上了二十万字溯源报告。结果,反而赢得掌声。餐饮不是不能用工厂标准化,而是不能“遮遮掩掩”。
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做菜的方式,而是价格与体验之间存在的显著落差。这一落差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太二曾是高端代表,2021年客单价一度冲上80元,一碗米饭要5块钱。后来价格调低,米饭降到3元,但客单价依然一路下滑——75元、71元,到2024年第二季度跌破70元。看似更亲民,却没能带来好感。
有人抱怨,酸菜鱼的碗变大了、汤多了、鱼片薄了,双人餐根本吃不饱。酸菜的脆度下降,鱼肉嫩得不自然。价格下调,可口感与分量却双双“缩水”。原本的美好体验大打折扣,消费者难免心生不满,如此情形,着实令人叹息。吃完的感受,只有一个字:亏。
这让更多人转向家庭版。菜市场买条三斤的黑鱼,老板代切好,加一袋十几块钱的酸菜鱼料包,全家人吃一顿也花不了八十。相比之下,餐厅那碗七十多的酸菜鱼显得格外“贵气”。
太二的困境,不只是菜的问题,更在于老打法的失效。它曾凭“叛逆营销”一炮而红。店里挂满怪诞标语——不拼桌、不加位、四人以上不接待、不外卖、不改辣度。口号“酸菜比鱼更好吃”“鱼好这的酸菜来喽”,带着挑衅意味,却戳中了年轻人的好奇心。
那时的太二像个有个性的青年,越是“劝退”,越能吸引人去排队。可时间久了,消费者对“酸菜鱼唯一信仰”的故事也腻了。一道菜能撑起一个品牌,但撑不住一个时代。
酸菜鱼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条赛道愈发拥挤不堪。众多商家纷纷涌入,试图分一杯羹,使得这片原本的“蓝海”逐渐呈现出“红海”态势。
新的竞争者用更低的价格、更轻的门店模式抢市场。像“与你在一起”等品牌,把酸菜鱼做成快餐,人均35到40元,主打“上桌快、吃得爽”;还有预制菜品牌,三十块一包,回家一煮就能吃。太二的定价和体验差距拉大,原本的“中高端定位”反而成了包袱。
数据显示,全国3.8万家酸菜鱼相关企业中,存续的只剩1.7万家,超过2万家已经关门。太二只是缩影。整个赛道都在降温,网红红不过三年。
太二开始“变脸”。那些年被写进营销课本的门店规矩陆续取消,顾客多少人都能接待,外卖也上线了,不辣的酸菜鱼也能做。连口号都改成了“比酸菜更好吃的活鱼来了”。从桀骜不驯变成平易近人,从“拒人千里”到“欢迎光临”,品牌气质彻底反转。
店面风格也换了。过去的黑白漫画墙被木质风格取代,厨房改成透明玻璃,六人桌取代了原来的小方桌,门口放上大水缸,黑鱼游来游去,用“看得见的鲜活”重新证明自己。菜单也变得丰富,除了酸菜鱼,还上了炒牛肉、炒土鸡、猪柳、麻婆豆腐、小炒肉,甚至推出苦瓜鱼、甘蓝酸菜鱼等创新口味。
这些变化让人看到太二的努力。只是,当一个品牌从“个性”回归“平常”,它就再难拥有曾经那种排队的魔力。过去的成功,是时代与情绪共同塑造的结果。如今,预制菜风波让餐饮行业回到了最本质的竞争——谁更值得那一顿饭的钱。
市场已经变了。消费者的心思也变了。人们愿意为“现做”买单,但不愿为“套路”买单。价格可以贵,但要贵得有理;速度可以快,但不能快得失真。太二的问题,不只是成本和供应链的选择,更在于品牌信任的塌方。
这道酸菜鱼火过全国,也跌回凡间。餐饮没有永远的赢家。唯有让价值和价格重新对齐,让顾客吃得明白、心里踏实,生意才能回到热气腾腾的那一刻。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