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军事、医疗!这一成果,我国研发仅用国外1/3时间

当我们在电影的荧幕中惊叹于那些酷炫至极的外骨骼装备时,或许未曾料想到,这些曾经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科技奇迹,已悄然走进了现实世界。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感受活力》节目中,报道了下肢瘫痪患者林寒,借助外骨骼机器人,不仅重新站立起来获得新生,还一步一步前行,完成了火炬传递的故事。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程洪教授的智慧与付出。

程洪教授和林寒在全国残运会开幕式现场

站立、行走,对普通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是对脊髓损伤的截瘫、偏瘫患者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林寒,2013年因意外摔伤,导致下肢瘫痪,躺在床上的两年,是林寒人生的至暗时刻。直到2015年,在医院做康复治疗时,他遇到了正在寻找测试者的程洪教授。林寒也因此成为外骨骼项目的首批志愿者试验员,参与到了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的试验开发中。

程洪,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工学博士,四川荣县人。国家级人才,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伦理委员会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部分数据截至2025年3月)

初代产品还比较笨重,需要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穿戴,先是通过胸部、腹部和腿部的绑带将外骨骼机器人穿在身上,再通过肘杖上的控制按钮启动设备。就这样,外骨骼机器人慢慢推动着林寒,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当时我的父母很激动,我的妈妈是哭了的。”林寒说。

通过林寒的穿戴反馈,程洪教授的科研团队改善了机器细节。林寒和外骨骼机器人的命运,被彼此改变了。2015年9月12日,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现场,林寒身穿外骨骼机器人,一步一步缓缓走到最后一棒火炬手面前,完成了传递

现在,林寒迎来了幸福时刻,和心爱的女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还有了一对龙凤胎宝宝。林寒笑着称自己是科技改变生活的典型,也希望这个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我国是继美国、以色列、日本之后,第四个成功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国家。程洪教授介绍说,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不是某一学科的“单兵作战”,而是机械结构、医学、人因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高度交叉融合。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已在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助力、助老、助残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回想起做外骨骼机器人的初衷,程洪教授说他永远忘不了在医院里曾经看到的一幕。那时,他刚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见到了上百位因汶川地震致残的截瘫患者,程洪便下定决心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程洪带领团队从零开始,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外骨骼机器人在患者身上的穿戴测试,研发周期仅是国外的1/3

“科技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应该永远保持的初心!”

未来,电子科技大学团队继续致力于在全世界内首先实现突破,研制出能够在任意地形下使用的外骨骼机器人,造福更多群众。

关注“电子科大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官微,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会,天府社会工作,四川科技报

#机器人##智能##四川##大学##成都头条##推我大学上热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科技   成果   国外   我国   医疗   时间   军事   骨骼   机器人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患者   穿戴   下肢   人工智能   团队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