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去世之后,他和吕后唯一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登基。
吕后也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成为汉朝实际上的掌权者。
而且吕后掌权的15年,成绩不错,汉朝休养生息得很好。
但即便如此,吕后去世仅仅3个月,刘家的宗室和汉朝的开国功臣们依然联合起来,将吕氏诛杀殆尽。
吕家“无少长皆斩之”,就此血脉断绝。
就连吕后的亲孙子,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都全被杀死。
那么宗室和功臣们为什么如此容不下吕家人,连他们想和平退休的机会都不给呢?
这滔天的恨意是打哪来的?
这就要看看吕后掌权期间究竟做了什么,把宗室和功臣得罪得这么狠了。
吕后掌权之后,对刘邦的儿子们,近乎是斩尽杀绝。
她杀的第一个诸侯王,就是刘邦的三儿子,也就是刘邦和宠妃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非常喜欢刘如意,一度想要废了吕后的儿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后因觉得刘盈支持者众多、羽翼丰满而作罢。
刘邦去世之后,刘盈登基,吕后成为太后,对戚夫人母子展开猛烈的报复。
戚夫人被砍掉了手脚做成了人彘。
已经去封地生活的刘如意也被吕后召入长安,最后被吕后毒杀于刘盈的龙床之上。
那一年的刘如意,只有12岁。
如果说吕后杀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尚有夺嫡之仇的原因。
她要杀刘邦的长子刘肥,就单纯是出于私人恩怨了。
汉惠帝刘盈继位之后,齐王刘肥到长安觐见汉惠帝。汉惠帝敬刘肥是长兄,奉刘肥坐上上座。
吕后当即勃然大怒,命人把一杯毒酒端来,想要杀了刘肥。
要不是汉惠帝觉察到不对劲,替刘肥挡酒,刘肥就要被吕后当场毒杀。
后来刘肥拼命地讨好吕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一遍把自己封地立的一个郡献给鲁元公主做食邑,一边奉鲁元公主为王太后。
他这才捡回一条命,平安回到了封地。
刘肥去世之后,他的长子刘襄继承了王位。
齐国本是汉朝最大的诸侯国,共有6个郡之多。
刘肥为了保命,已经把其中一个郡献给了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
刘襄继位之后,吕后又强行割了齐国的两个郡,一个郡给了自己的侄儿吕台做封地,另一个郡用来拉拢刘邦的堂兄弟刘泽。
也就是说,在吕后掌权期间,刘肥父子的齐国前后被割掉了3个郡,封地缩水了一半!
所以齐国对吕后恨之入骨。
吕后去世之后,刘肥的长子,也就是当时的齐王刘襄,第一个起兵要诛杀吕氏。
刘肥的次子刘章,诛杀了吕后那当相国的侄儿吕产。
刘肥的三子刘兴居,则杀了汉惠帝的所有儿子,也就是吕后的孙子们。
吕后得罪的,可不仅仅是齐王一脉。刘邦的其他儿子也被她折腾得很惨。
刘邦的五子刘恢,被吕后逼迫着娶了吕后的侄孙女为王后。
可是刘恢不喜欢这个吕王后,而是有自己的宠妃。吕王后居然把刘恢的宠妃毒杀。
刘恢因此殉情自尽。
吕后还觉得刘恢殉情太丢人,不给他谥号,也就是相当于把他开除出刘家诸侯王行列。
刘邦的刘子刘友,也被迫娶了吕氏女,也同样不喜欢这个王后。
吕氏的王后就向吕后诬告说刘友有不臣之心。吕后不加调查,把刘友召到长安,把他饿死在长安的馆舍里。
刘邦的幼子刘建,去世的时候留下一个儿子,大约不是吕氏女生的。
吕后毫无理由地派人把这个儿子杀了,刘建就此绝后。
算下来,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汉惠帝刘盈是吕后生的。
其余7个儿子,3个直接或间接被吕后杀死。
一个差点被杀,靠着讨好吕后的女儿捡回一条命,封地也被吕后割得很惨。
还有一个没得罪后吕后,去世后唯一的子嗣也被吕后杀死。
唯有小透明刘恒,以及由吕后抚养长大的刘长,没有遭到吕后的毒手。
当时刘家的宗室,除了刘邦本人的后代之外,就是刘邦的兄弟或者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后代了。
连刘邦的亲生儿子都被这么对待,刘家的宗室们怎么会没有唇亡齿寒之感?
即便吕后为了拉拢人心,偶尔也封一些刘邦的亲戚为王,例如刘邦的堂兄弟刘泽就是在吕后时期被封琅琊王的。
但是他们也要提防着吕后利用完他们之后就被他们给灭了。
所以刘邦的长孙刘襄起兵反吕的时候,刘家的宗室们要么也加入反吕行列,要么袖手旁观。
他们都恨透了吕后,连带着仇恨吕家。他们实在不愿意再看到吕氏掌权,他们的命运悬而不决,随时可能被杀或者被坑了。
除了刘家的宗室之外,另一批诛杀吕氏的主力军就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们。
其中3个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一个是灌婴。吕后去世后刘邦的长孙刘襄起兵反吕直至长安的,吕禄和吕产派灌婴迎战,灌婴却按兵不动,和刘襄达成等待长安局势发展的协议。
第二个是陈平。他为诛杀吕氏出谋划策,吕禄就是被他的计谋骗得主动交出兵权。
第三个是周勃。他是长安城内诛杀吕氏的主力军,吕产手握兵权且打算拼死一搏,就是靠他解决掉的。
此外吕氏被诛杀得这么干脆利落,可见长安城内大部分的大臣,哪怕史书没有记载具体起了什么作用,也出力不少。
他们至少没有站在吕后这一边。
粗略看去,吕后好像没有亏待功臣们,灌婴、陈平、周勃无不被吕后重用。
但是仔细一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们得到的待遇,完全不是他们这个级别应得的。
汉朝的功臣们看似身居高位,可是至关重要的、身为百官之首的相国之位,却牢牢掌握在吕后自己人手里。
在刘邦在位期间,以及刘邦刚去世、汉惠帝刘盈不完全是傀儡,吕后上位完全掌权期间,汉朝的相国一般由功臣担任。
著名的成语“萧规曹随”,就是指汉朝的第二任相国曹参遵循第一任相国萧何的先例,不做过多改动。
而萧何是刘邦钦点的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曹参是公认的韩信之外军功第一。
可是随着汉惠帝刘盈去世,刘盈年幼的儿子继位,吕后彻底掌权,汉朝相国的画风就变了。
吕后倒是提拔陈平当右丞相了,可与此同时左丞相是吕后的宠臣审食其。
审食其在刘邦打天下期间,负责留在吕后身边照顾吕后,后来又和吕后一起成为项羽的俘虏。
而且史书的记载语焉不详,有人怀疑他是吕后的男宠。
总的来说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功劳,主要靠吕后的信任和宠爱上位,居然和汉朝开国功臣分列左右丞相。
而且实权掌握在审食其手里,陈平差不多就是个摆设。
吕后临终之前,更是把相国之位交给自己的侄儿吕产。
汉朝的这些功臣,连口汤都喝不上。
考虑到汉朝的功臣们多半是武人,不一定对相国之位有执念。
那么兵权总该给他们一点吧。
然而吕后是怎么做的呢?
吕后临终前,把兵权都给了自己的侄儿吕产和吕禄,让吕产以相国的身份掌管南军,让吕禄以上将军身份掌管北军。
周勃贵为太尉,理论上应该掌管军务,可却连军营都进不去。
如果吕产和吕禄骁勇善战的话估计他们也认了。
可是吕产和吕禄不过两个草包。齐王刘襄一起兵,他们就不知所措,赶紧把将军灌婴请出来,让他去击败刘襄。
吕氏的人又没有什么本事,又要吃独食,这些功臣们怎么忍呢?
就连后宫,吕后也没让这些功臣们分一杯羹。
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登上皇位,并且到了成亲的年龄。
吕后给刘盈安排的皇后不是任何一个功臣家族的女儿,而是自己的外孙女张嫣,表明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此外后来吕后去世,宗室和功臣们杀死汉惠帝的几个儿子的时候,理由是:
这些人都不是汉惠帝的亲儿子,是吕后让这些女子怀了吕氏的儿子送进宫来,等这些女子生了儿子之后就杀了她们,儿子冒充是汉惠帝所生。
由此可见,刘盈的后宫要么没有这些功臣家的女儿,要么是功臣把自己的女儿或孙女送进宫却被吕后杀了。
反正绝不让他们沾一点外戚的甜头。
后来汉惠帝去世之后,吕后所立的少帝,皇后依然是吕禄的女儿。
功臣们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后宫,都得不到半点好处,怎么可能容忍吕氏在吕后去世之后继续作威作福?
其实吕后去世之前,也知道自己把刘家的宗室和功臣们得罪得太狠了,非常担心吕氏没有了自己这个靠山之后会被清算。
所以她临终前尽自己所能,做了周密的安排。
她叮嘱说: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意思是,自己去世之后,吕氏的子弟不要为自己送葬,要靠着手上的兵权好好守着皇宫,以防生变。
然而已经太晚了。宗室和功臣们已经容不下吕氏了。
而且她的这些侄儿,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掌管北军的上将军吕禄居然幻想着主动交出兵权,还可以回封地好好过日子。
吕后去世不到三个月,吕氏就被斩杀殆尽。
如果吕后能够重新选择,她有没有办法避免吕氏被诛杀呢?
看她得罪宗室和功臣的原因就知道,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不要滥杀刘邦的儿子,不要一点甜头都不留给功臣们。
她固然可以为家族谋好处,但不能所有的好处都让吕氏占齐了,其他人一点指望都没有。
此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保住儿子刘盈的命。
刘盈是先把她带去看人彘,后又被她逼娶外甥女张嫣,实在无法接受现实,只能一头扎进后宫醉生梦死,搞垮了身体,早早去世。
如果她不对刘盈这么残忍,让刘盈活得久一些,她或许不能完全掌权,但是刘盈至少能保住吕家。
宗室和功臣们诛杀吕家,并把刘盈的儿子全部杀死,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吕后去世了,刘盈也去世了。
刘盈的儿子还是一群娃娃,最大的估计也不到10岁。
吕家又是一帮没什么本事的人。
所以宗室和功臣可以肆无忌惮地动手。
可是如果刘盈在世的话,刘盈是正儿八经的汉朝皇帝,已经成年。
而且刘盈仁厚,颇得人心。
他哪怕在吕后在世的时候不能完全掌权,直到吕后去世才彻底亲政,宗室和大臣们也没有理由废了他,只能继续奉他为主。
那么他顶多会打压吕氏,而不是把自己的母族赶尽杀绝。
从这个角度来看,吕后当初对刘盈这么狠,以至于刘盈早逝,实在是断了吕氏的后路。
你觉得是不是呢?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