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七年之痒:中国货架稳如泰山,美国超市却要“断粮”?
中美达成初步协议,各保留4月2日之后的10%关税,其他取消,总体上是个平定协议。因为他们有芬太尼20%关税,我们也保留反制美国芬太尼加税反制的10-15%关税。
在特朗普关税战这类极端事件发生后,中美两国的经济韧性备受瞩目。近日,一则消息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美国港口。美国CNN在10日报道,美国西海岸港口官员于9日上午透露了一个“惊人现象”:过去12个小时里,竟没有任何货船从中国启航前往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这在冠病暴发以来尚属首次。
与此同时,美国多个港口货运量暴跌,长滩港的货运量较正常水平下降了35%-40%,洛杉矶港本周货运量下降了31% ,东海岸的纽约和泽西港货运量也呈下降趋势,西雅图港更是出现集装箱船到港数量为零的情况。这一系列数据,无疑拉响了美国业内的警报。
美国一直试图在经济、科技等多领域对中国进行压制,发起了诸多行动,其中关税战、贸易战和科技战最为引人注目,然而这些行动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惨败。
先看科技战,美国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华为Mate 60系列王者归来为重要标志,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势不可挡。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以及六代机的到来,都彰显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连英伟达的老黄都将华为视为竞争对手,并且承认中国有能力搞出和英伟达差不多的AI芯片,中国和美国AI没有多少差距;谷歌前CEO施密特也是科技战始作俑者也基本上确认对中国的科技封杀已失败。
美国发起半导体科技战,本想限制中国,结果却发现自己被“偷家”。中低端芯片市场,中国产品不断崛起,形成围攻之势,吓得美国赶忙加关税阻止进口中国芯片。而且,在显示屏、低端芯片、锂电池等领域,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再看贸易战,特朗普开启的贸易战至今已有7年之久,可中国出口额和占全世界比重却在持续提升,美国的贸易战策略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拿四月份来说,虽然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了20%多,但对全球出口却增加了8.1%,远超业界预期。当中国不发货后,美国超市货架开始要变空了,因为他们无法找到这么多合适的货源。这让美国人一下子紧张起来,也充分显示出美国在贸易领域对中国的依赖,以及美国贸易战策略的失败。
而且,由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已成基本预期,美国GDP或将继续下降。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而二季度大概率还会环比下降,所以可能进入技术性衰退,特朗普不得不考虑退路。
反观中国,在面对美国一系列的遏制行动时,不仅没有被卡住,反而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反制。那些曾经喊着“一卡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逼”的人,无疑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认知,甚至可以说其言论是如同网络汉奸、美国走狗。因为美国从来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而中国却在压力下不断奋进。中国对镓和锗、稀土、钨等硬金属实施出口管控后,美国军工行业立刻受到影响,甚至不得不要求中国取消限制,这足以体现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反制能力。
比如,中国对镝、铽等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掐住美国军工命脉、78%的军事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外媒提到F-35战斗机发动机生产已受冲击。美国要求中国取消限制,却无筹码可换,反暴露其战略资源短板。
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在经济韧性的较量中,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底气和实力。美国发起的科技战、贸易战不仅没有削弱中国,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和开拓全球市场的决心与能力。而美国自身,却在这些错误的政策下,面临着港口货运量暴跌、超市商品短缺等困境,经济韧性受到严峻考验。
中美经济韧性的差距,本质是全球化时代“单边霸权”与“多极协作”的较量。美国试图以关税和科技封锁维持主导权,却可能要陷入“通胀-衰退”循环,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美国经济上半年要衰退;中国则凭借产业链韧性、技术自主和市场重构,将危机转化为升级契机。
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中美经济韧性的对比或许还会发生更多变化,但就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立马横刀阻拦美国倒行逆施,无疑给世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