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狗不理、全聚德、五芳斋都完蛋了,但黑心钱也赚了不少”
天津狗不理包子在极盛时期,一天可以卖出6万个包子,门店的单月营业额可达30万元。
但是现在再提起狗不理真的是连狗都不理了,天津当地人不去吃,外地游客对它更是毫无兴趣。
狗不理包子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为何现在没人理了?
狗不理包子到现在已经有167年的历史了,狗不理包子销售额惊人,一天可以卖出6万多个,单家门店单月收入30万元,全国利润高达上亿元。
但是在经历了几年的光景之后,狗不理全国多家分店闭店,就连天津总店在饭点的时候顾客也是寥寥无几。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狗不理是遗憾。”
可如今到天津,随便抓个本地人问问,他大概率会摆摆手:
“可别那玩意狗都不理,谁爱吃谁吃去。”
这话比刚出锅的包子凉得还快,一个曾被捧上神坛的津门名片,到底是怎么把自己作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故事得从一百多年前的清朝说起,天津卫有个叫高贵友的少年,乳名“狗子”。
十四岁那年,他进了一家点心铺当学徒,人机灵,手也巧,做包子的手艺学得又快又好。
三年一过小伙子就出师单干,在运河边上开了家包子铺,叫“德聚号”。
他做的包子,讲究个半发面,皮子薄得透亮,馅料给得又足,咬一口油香四溢,却一点不腻。
热气腾腾的包子,捏出了十八道褶,收口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白菊花。
味道好,价格又公道,生意自然火爆得不行。
高贵友一个人从和面、擀皮到剁馅、上笼,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空搭理客人。
主顾们也不恼,反而开玩笑说:“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人。”
一来二去“狗不理”这个带着点戏谑的外号,竟然比“德聚号”的本名还响亮,成了天津城里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这包子的名气,后来还真就冲出了天津卫。
袁世凯在天津练兵时,就曾买来孝敬慈禧太后,老佛爷尝过之后,龙颜大悦,评价说:“山中走兽,水中游鲜,不及狗不理包子香矣。”
得了皇家的“带货”,狗不理的身价更是水涨船高,从民间小吃一跃成了御膳级别的“中华名点”。
当然它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民国时局动荡,店铺几经沉浮,一度关张,直到1956年,天津政府决定恢复老字号,把歇业的狗不理收归国有,请回了当年手艺最好的老师傅,才让那口地道的老味儿重现人间。
改革开放后,国营的狗不理更是坐上了时代的快车,开连锁、拓市场,分店不仅遍布全国,还一路开到了日本、韩国,成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美食名片。
最风光的时候,一家店一天能卖掉六万个包子,年利润上亿,是当之无愧的餐饮巨头。
可惜登高易跌重,在资本的裹挟下,狗不理走上了一条“高端化”的绝路,而这也成了它口碑崩塌的开始。
它似乎忘了,自己首先是个包子,是服务街坊四邻的平民吃食。
价格一飞冲天。
一笼最普通的猪肉包,八个售价一百块上下,这还没完,他们还推出了上千元的定制礼盒,里面装的不是金条,还是包子。
这种操作被网友戏称为“包子界的爱马仕”,但在老百姓眼里,这和明抢没什么区别。
大家觉得这已经不是在卖包子了,这是把几十上百年积攒下的情怀,按斤称了卖钱。
从前的亲民小吃,彻底把自己端上了神坛,也彻底和它跟普通消费者划清了界限。
如果说贵得物有所值,或许还有人愿意偶尔尝鲜。
致命的是狗不理在价格一路狂奔的同时,品质和服务却来了个自由落体。
食客们花着大价钱,吃到的却是让人大失所望的东西,包子皮又厚又粘,毫无韧性,馅料少得可怜,一口咬下去满嘴肥油,腻得发慌。
那口感和便利店里五块钱一个的速冻包子,几乎没什么两样。
面对质疑,店家的解释更是让人火大,说什么用的是进口的高档面粉,人们不禁要问:一个中华老字号,为什么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好食材,守住那份最质朴的本味?
比味道崩塌更可怕的,是服务的彻底沦丧。
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推开门看见的不是笑脸相迎,而是一张张冷若冰霜、极不耐烦的脸。
点餐催你,吃饭催你,吃完恨不得立刻把你扫地出门。
从前那个“皮薄馅大十八褶,形似菊花味鲜美”的艺术品,只剩下一个虚名。花钱不仅没吃到好东西,还得看人脸色,活像花钱买罪受。
“店大欺客”四个字,被狗不理演绎得淋漓尽致。
压垮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
一位美食博主发布视频,客观评价了狗不理王府井店的包子油腻、服务差,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消费反馈,结果店家直接选择了报警,反指博主侵犯名誉,要求对方删帖道歉。
这种“不解决问题,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傲慢公关,彻底点燃了全网的怒火。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次次的差评,一次次的傲慢,让狗不理的口碑彻底雪崩。
最终全国各地的门店接连关闭,甚至从资本市场黯然退市。
如今天津人不吃狗不理,就像北京人不逛王府井,上海人不去城隍庙一样。
那块金字招牌或许还挂着,但里面的魂,早就散了。
老字号的“老”,是历史的沉淀,是几代人攒下的口碑,绝不是倚老卖老的资本。
当本地人都开始绕着走的时候,这块金字招牌,其实就已经被亲手摘下来了。
现在这些老字号都在经历市场的洗礼,在未来能否保住百年老店的标签,与他们能否放下身段是关键。
老字号招牌现在正在慢慢被埋没,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都市现场2020-09-13《狗不理包子被差评“难吃又贵”,老字号直接报警,博主回应》
【2】齐鲁壹点2020-09-15《今日舆论场|狗不理包子被差评“难吃又贵”,这波舆情应对引热议》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