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如此优秀的法制节目,曾经走出了撒贝宁,李晓东等知名主持人,可鲜少有人知道这档节目是由肖晓琳一手策划创办的。
肖晓琳在创办《今日说法》后,不仅主持了《焦点访谈》与《半边天》等栏目,甚至连《讲述》这档节目都是由她亲手创办,因此她被提名第五届“金话筒”奖。
然而,在55岁时她选择自愿退休,可退休后她竟然没有留在国内,而是选择远赴美国找自己的儿子。
令人惋惜的是,她仅仅在儿子家中呆了短短五个月,就在异国他乡匆匆离世。
这位曾经在央视工作29年的主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却留下一句26字的临终遗言,不是对成就的留恋,不是对名利的感叹,而是一句对每个人都可能有深远影响的忠告。
那么,她最后的26字遗言究竟说了什么?我们,又该从她的人生中学到什么?
肖晓琳出生于1962年,她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书香家庭。
她的父母是高校教师,家庭环境安稳,教育氛围浓厚。
小时候的她性格安静,喜欢阅读,也尊重父母从事的教育工作,因此,她一度立志将来成为一名老师。
她的生活和学习都很有规律,父母对她的要求严格,但也充满关爱。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内容增多,她开始感受到学习压力。
那段时间,她接触到了学校广播站,每天听到同学们通过广播讲故事、读新闻,她感到这是一种新鲜的表达方式。
渐渐地,她被广播吸引,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
虽然当时她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但她没有因此退缩。
为了提高语言表达,她每天早起练习发音,模仿广播员的语调,一遍遍纠正自己的口音。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她成功加入了学校广播站。
从那时起,她就对播音和主持产生了浓厚兴趣。
高中阶段,她的理想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想当老师,而是想成为一名主持人。
她的成绩非常优秀,高考志愿可以填报全国任何一所重点大学。
但她没有选择清华或北大,而是坚定地填写了中国广播学院。
在得知她的志愿后,班主任极力劝说,希望她改志愿,认为她可以有更“稳妥”的发展前景。
但肖晓琳不愿改变,坚持走自己认定的道路。
最终,她如愿考入中国广播学院,开启了专业学习的旅程。
为了摆脱地方口音,她每天练声、朗读,从不懈怠。
她几乎没有参加娱乐活动,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她希望有一天能进入央视,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主持人。但毕业时,央视并未录取她。
虽然未能如愿,她没有放弃,而是回到长沙,在新成立的电视台找到了工作。
因为专业能力强,她很快被委以重任,成为电视台第一批节目主持人。
在长沙电视台工作的几年里,她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后来,她决定继续深造,考入研究生院提升自己。研究生毕业后,她终于如愿进入央视,开始主持《观察与思考》《社会经纬》等栏目。
她主持的节目总是思路清晰、风格干练,很快赢得观众认可。
1999年,她创办了央视第一档法治类栏目《今日说法》,这个节目关注社会案件,剖析法律条文,用通俗的语言向观众普及法律常识。
她一手搭建节目团队,主持风格延续她一贯的严谨、克制。
节目播出后效果良好,成为央视的重要栏目之一。
后来,她又推出《讲述》栏目,为观众展示真实人物的命运和经历。
肖晓琳的职业生涯进入巅峰,她获得过“金话筒奖”等多个行业奖项,还培养了像撒贝宁、张绍刚等后来的央视主持人。
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不论多忙,每一次录制都亲自修改稿件,反复推敲措辞。
由于,肖晓琳大部分时间都在高强度工作,使她几乎全部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职业。
她很少参加聚会,也极少外出旅游。丈夫和儿子在她忙碌的背后默默支持,虽然陪伴不多,但一家人的感情一直稳定。
尽管事业蒸蒸日上,肖晓琳的家庭生活却面临着一些挑战。
她与丈夫的感情深厚,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但由于工作繁忙,肖晓琳经常无法陪伴丈夫和儿子,感到愧疚。
为了弥补这一点,她在工作间隙,总是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家人。
尤其是在儿子小的时候,肖晓琳常常在忙碌的工作后,亲自为儿子洗脚,与他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这些小小的举动,深深体现了她对家庭的关爱。然而,尽管她在家庭中做出了许多努力,工作压力的积累和时间的缺乏,最终让她对家庭的陪伴感到深深的愧疚。
肖晓琳的事业持续了近三十年,但她并未因成绩满足。
2017年,肖晓琳年满55岁,按照相关规定从央视退休。
她原本打算离开工作岗位后,能有时间好好休息,与家人一起度过更多时光。
多年拼搏之后,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退休初期,她的状态仍然很好,也计划过出国看望在美国工作的儿子。
可仅仅几个月后,她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持续腹痛、食欲减退。
她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小毛病。但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
这一消息让家人悲痛欲裂。
为了求医问药,她前往美国治疗,希望借助更先进的医疗手段控制病情。
然而,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虽然使用了多种药物和方案,癌细胞依然在体内扩散。
治疗过程中,她的身体逐渐衰弱,精神状态也在下降。
在病榻前,她始终保持平静,没有过多抱怨,但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遗憾。
2017年6月,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中去世,年仅54岁。
她的离世震动了无数观众,很多人至今记得她曾主持的节目、她在镜头前认真严谨的样子。生命最后的时刻,她留下一句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
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这26个字没有太多修饰,却句句沉重。
这26个字既是她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也是对家人乃至所有人的告诫。她一生都在为事业奔波,却在最需要休息和调整的时候病倒,这种突如其来的告别令人惋惜。
她的一生几乎都在为理想奔走,从校广播站到央视一线,从普通话训练到金话筒奖,肖晓琳用行动证明了坚持的意义。
可当病痛来袭,她才意识到健康的可贵,这份遗言,是她对家人的嘱托,更像是一种提醒。
信源:
西宁晚报2014-06-06《中国新闻网|肖晓琳曾主持《新闻联播》 创办《今日说法》》
中国新闻网2017-07-13《中国新闻网|央视主持肖晓琳两周前病逝 遗言:不要忽视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